莱茵河战役的历史背景介绍

2023-03-24 12:06: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莱茵河战役的历史背景介绍》,欢迎阅读!
莱茵河,历史背景,战役,介绍

莱茵河战役的历史背景介绍



莱茵河战役历史背景是发生在二战时期,这时邪恶轴心国已经节节败退。在这次战争中,盟军可以说是以绝对的优势开始的较量,尽管德国依然是处境艰难,进退维谷,但是德军依然没有屈服,选择在战场上洒最后一滴血的德国士兵依然是没能保住自己的家园。 阿登战役可以说给了德军当头一棒,让其锐气大减。而且莱茵河战役之前,其实德军的意志已经不再坚定,后方也是粮草不足,不能正常的供给,可是希特勒对此却是充耳不闻,这个独裁者更是听不进去任何一句谏言,哪怕是关乎到国家存亡和自己的性命也是如此。原本东西两线相互增援即可改变的战争局面,希特勒却没能做出正确的调整方案,以至于最终兵败莱茵河。

莱茵河战役历史背景并不复杂,它的存在似乎是早已注定,也许这正是德军为自己所犯罪行埋单的一种表现,只是殃及的普通百姓却多为无辜的平民。终究还是因为一个独裁的暴君而为自己的国家带来了战争,也让美丽的莱茵河染上了斑斑血迹。

虽然说莱茵河战役历史背景是二战末期,法西斯即将瓦解,但从这场战事中仍然可以看到法西斯独裁者的专权与暴行。而经历了血与火洗礼的莱茵河也依然静静的流淌着,仿佛昭示着专权终将过去,而和平会永远的流传下去,而这也正是普通的百姓们最想要看到的。

1945年,在美丽的莱茵河畔,一场声势浩大的战争打响了,这就是著名的莱茵河战役。那么莱茵河战役的影响有多大,在这场战争中又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呢?虽然依然是希特勒指挥,但这次莱茵河战役却是以德军失败而告终的。

莱茵河战役的影响对德国来说是巨大的,因为这次战争的失败,也就预示着纳粹德国开始走向了最后的灭亡。而德国的失败,似乎从一开始也就已经是注定的,毫无悬念可言的。虽然说是多行不义必自毙,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却是希特勒本人,正是由于他对于战争形式一些错误的判断和一些错误的命令,从而最终导致了盟军攻破莱茵河。 而对于盟军来说,莱茵河战役的胜利则是一场空前的胜利,这次取胜无疑加大了盟军最终粉碎纳粹德国的信心。同时也让长期被德国欺压的百姓们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对于德军来说更是一次灾难性的重创,至此,德国方面也开始动摇了,也为法西斯最后的溃败加了一次码。

而莱茵河战役的影响远不至这些,除了欧洲各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之外,这场战役也让全世界人民都受到了鼓舞。不再畏惧法西斯的暴行,拿起手中的武器,向强权主义者说不,已然在全世界范围内蔚然成风,所以说莱茵河战役盟军的取胜是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的,让人们看到了自由的希望之光。


莱茵河战役是1945年是盟军为突入德国境内进而完全消灭纳粹德国而进行的一次会战。德国的艰难处境使得战争的结果没有任何悬念,但是希特勒的错误决定对于作为一个国家而言的德国来说,失去了周旋的机会,导致东西两线同时失利,盟军攻入本土也是纳粹德国最后走向覆灭的序曲。下文是详细莱茵河战役简介。

由莱茵河战役简介可以看出,尽管在阿登战役中德军已受到挫折,而且到一九四五年,德军的意志已经开始动摇,后勤供给也严重不足,但希特勒却看不到这些。他认为每一次战略退却都是兵家常事,拒绝听取任何劝告。眼看着东线德军在溃退,他不下命令去增援,而是命令莱茵河两岸的德军一定要顽强抵抗,决不能步东线之后尘。

三月二十三日到二十四日夜,英第二十一军群的三千门火炮向河对岸的德军阵地实施了猛击,同时第十五和第五十一师以及美第三十和第七十九师乘两栖坦克开始渡河。二十五日拂晓,英第二十一军群已在河东岸建立了桥头堡。莱茵河战役持续到二十四日晚,美第十七空降师已与英第七军取得联系,并完整地夺取了伊塞河上的桥梁,给盟军迅速不断地扩大桥头堡阵地提供了便利。德第八十四师在前有美军后有伞兵的堵截下最终被子歼灭,将近四千名德军被俘。在特雷斯渡河进的盟军也遇到了最顽强的抵抗,德军一个伞兵营顽固的坚守了三天,直至弹药不足才被迫投降。以上便是莱茵河战役简介。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c903b8375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9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