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2023-03-13 12:09: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欢迎阅读!
方言,普通话,关系



浅谈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摘要:在当前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时候,我们应该好好想想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让我们的汉民族共同语和母语方言共同绽放光彩。 关键词:普通话 汉民族共同语 方言 文化 情节 关系

随着一个学期《汉语方言趣谈》课程的学习,我对我们日常说的普通话以及从小就会的方言有了基本的了解。不会再像一开始时在老师问我们对普通话和方言的认识和看法时感觉语塞、无从说起。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从语言的分类角度来看我们的普通话是世界语言的分支——汉藏语系之下的汉语语系的一个分支。它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世界上唯一不使用字母的表意文字,又是唯一可用于计算机时代的语言,最适合语言控制。我们的普通话在数字上由单音节发音,对数字的反应快;作为表意文字可以自由组合新名词新概念、以致新思想,可以容纳信息和知识爆炸的冲击。它最伟大的地方还是其兼容性足够惊人。汉语可以一目十行,这是多语言做不到的。

在对普通话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再来看看我们的方言。方言就是我们常说的“地方话”,是汉语的地域变体,它是通用于某一地点或某一地区的交际工具。方言是一种文化遗产。而我国是人口大国有56个民族,共有80多种彼此不能通话的语言和地区方言,最主要的分为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和湘方言。各种方言之间的分歧很大:不仅不同的民族之间听不懂话,而且就是说同一种语言的也不一定可以自由交谈。这些分歧主要是由于地理交通中的山川阻隔、南北差异,古代中国长期的封建割据形成的小农经济,以及我国古代社会动荡战乱等原因造成的人口大迁移等因素造成的。

从普通话的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普通话也是方言,它是多种方言的结晶,方言的升华。普通话与方言具有相对独立的符号系统,从语言材料上看它们的关系可以用兄弟姐妹来形容,而不是父子关系。普通话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但它同时从其他方言吸取营养(从方言中吸收词汇、语法甚至语音的个别成)来充实自己。所以,普通话比之任何方言(包括北方话)更加丰富,更加具有规范性、公众性。民族共同语既植根于方言,又高于方言的特性决定了它的普及性和推广性;同时方言是汉语的地域分支,也会从普通话中吸收大量词汇,同时摈弃一些只有读音而无相应文字或已明显不合时宜的词语,为某一个地域的人群服务。随着社会统一和对外交往的日益发展,人们文明水准日益提高和语言文字工作的日益法制化,更要求大力推行民族共同语,在正式场合和公众场合使用具全民性和较强规范性的普通话。然而,方言的地域性和亲情特点也决定了方言在局部地域存在的必要性和它自身的使用价值。我国推广普通话并不禁止说方言,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在会说方言的基础上学会普通话。方言不能用行政命令来禁止,也不能用人为的办法来消灭。但我们不能由此拒绝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方言与普通话都有各自存在的必要性,是可以并行相容的,保护方言或推广普通话都不存在排他性。方言源源不断地为普通话注入丰富的词汇,让我国的语言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生动性。方言传承了自古以来汉民族不同地方的文化在语言的内涵与运用上永远优于普通话,但从全球文化的视角上来看,普通话保证了人


们之间的信息交际以及交流的顺利沟通,形成“全球化语境下华语文化圈”的功能,这是方言所望尘莫及的。

再来看看我们家乡的方言。我的家乡是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从方言的划分来看我们庆元方言是吴语区、衢州片、龙衢小片下的庆元方言点的方言。由于地处偏远深山,受外界影响较少,至今仍保存大量古代汉语特征,对研究古汉语、考古、以及了解我国历史都具有重要价值。然而,这件无价之宝原先却“养在深闺人未识”。直到1996年秋天,日本爱媛大学语言学教授秋谷裕幸教授在庆元考察时发现,庆元方言不仅有着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而且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唐代以前,甚至商、周时代的古语古音。方言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庆元方言就保留了大量古代汉语的字、音、词、句等语法规范。从某种意义上说,庆元方言其实就是“活着的古代汉语”,也就是“活着的古代诗歌和活着的文言文”。我们可以利用庆元方言的这一特点:一、在学习古代诗歌和文言文时,加以借鉴和运用。二、日本的文字来源于中国的汉字,而据专家考察,日语的腔调和发音与庆元方言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因而,庆元人学日语就有着先天的优势。另外,方言也是古代文明的活化石。通过对庆元方言的了解,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古代庆元的社会历史和风俗人情。比如“很硬”称“铁硬”“很软”称“鞭软”“很重”称“砧重”“很轻”称“屁轻”“很稳定”称“宅稳”“很大”称“天大”“很黑”称“墨乌”“很苦”称“药苦”“很穷”称“丐穷”“很滑”称“鳅滑”“很酸”称“桔酸”“醋酸”等等。毋庸置疑,庆元方言也是庆元人乡土情怀的最好寄托。现在我们身处异地求学,每每听到家乡的语言就会觉得格外亲切。人际交往中当你发现他跟你说的是同一种方言时,你会瞬间感觉彼此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回想起自己在高中时因为不在自己家乡读书每次出去买东西由于不会说当地方言总是被人“杀猪”,我买来的东西总是比别人贵很多。尤其是打出租车的时候,不会说方言很多出租车司机就会带你绕远路甚至在原来的路上一直绕好好几圈,让你比别人多付很多钱。所以我认为掌握一些方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是很有用处的。

方言本身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情结。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方言能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有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而普通话作为汉民族共同语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不会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很难立足的。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好好学习普通话当然也要会说一口流利的方言,换句话说:目前应该是“双语”的语境即在正式场合要坚持说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中让方言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让方言和普通话在我们的努力下可以绽放出最美的光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d0f5c0848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5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