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泰山

2023-01-29 21:00: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孔子与泰山》,欢迎阅读!
孔子,泰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孔子与泰山

作者:王鲁湘

来源:《中关村》2013年第07

孔子曾登上了泰山的瞻鲁台俯瞰自己的祖国,又登上秦观峰向西遥望中原和远在关中的秦国。四顾苍茫,不禁悲从中来。这就是礼崩乐坏的天下啊!以这位春秋老人的学识、人格和理想而言,他是完全有理由登泰山而小天下的。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与历代帝王封禅泰山相比,是具有更为深远的哲学意义的。一次寂寞的登临和默默地瞭望,一位圣人和一座圣山的相逢,便在中国思想文化的天幕上永恒定格,成为一个不可企及的境界,占据了一个俯视天下道义的制高点。

碧霞祠西侧有块岩石,叫做孔子崖。崖上苔藓密布,水锈斑斑,却遮不住清嘉庆年间(公园1796-1820年)的刻石:孔子圣中之泰山,泰山岳中之孔子。见其大者心泰然,人心中自有泰山……”

孔子名丘字仲尼,这个名字其实是对一座山的纪念。这座山就是曲阜城东南的尼丘。66岁的父亲和20岁的母亲望儿心切,同去尼丘祈祷山神给他们一个健康的儿子。祈祷完山神之后他们就到附近一个山洞中休息,不料孔母即在洞中分娩,生下孔子。老父少母喜出望外,就以他们祈祷的这座山的名字给孔子命名。

祷于山而降生并以山为名字,给孔子的出身多少染上了原始山丘崇拜的神秘色彩。也许正是这种神秘的联系,孔子一生从降生到逝世,都与山丘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且对山的形象和精神分外敏感。这位具有诗人情调的哲学家,常常登临山水,寻找灵感,陶冶高尚的情操。他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慈的人喜欢山,而聪明的人喜欢水。

孔子最聪慧的学生子贡,曾问过老师:仁者何以乐山?孔子回答说:你看这山,葱茏伟岸,万民观仰,草木生于其上,白鸟群集山林,各种各样的动物得以休养生息。山中盛产山珍,富藏矿产,而且藏龙卧虎,是高人逸士退隐的好地方。山的伟大就在于它生养万物而从不知疲倦,四方人民各取所需它也不加限制,总是慷慨施与。从山中吐出的风云成为贯通天地的生命气息。如果没有山来给人民提供他们的生活所需,国家如何称其为国家呢?这就是仁者喜欢山的原因啊!

宋代思想家朱熹认为:仁者乐山是仁者从山的形象中看到了同自己道德品质相通的特点。因为仁者都是讲求正义、追求真理而立场坚定、矢志不渝、坚忍不拔的意志坚强者。他们的人格像山那样高大,他们的品德像山那样厚重,他们的情操像山那样坚定,他们的意志像山那样坚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公元前484年,68岁的孔子结束了14年颠沛流离周游列国的生活,回到鲁国,专心从事文献整理和教育事业,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并且继续聚徒授业,培育治国人才。

经由孔子删定的《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这部诗歌总集中的《鲁颂》最后一篇,叫《鲁颂·閟宫》,是一首关于鲁国历史的长篇史诗,是周公的后人在宗庙祭祖时演唱给祖先听的赞美歌。从这首西周时期的鲁国颂歌中可以看出泰山在鲁国人民心中的地位。诗歌用比兴手法,把泰山描写为东方各国敬仰的礼治德政的象征。诗歌非常自豪地讴歌了鲁国的东方传播文化的伟大功绩。我们不知道孔子在删定这首鲁国颂歌时,是不是加进了自己的创作,可以肯定的是,它热烈地表达了孔子对周礼的推崇,也明白地表达了孔子对泰山的景仰。在孔子心目中,泰山不仅是一座故国的家山,而且是郁郁乎文哉的周礼的象征,是一座精神与文化的圣山。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d7c0ce3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1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