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部审)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望月怀远》精品教案_0

2022-04-20 12:10: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教(部审)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望月怀远》精品教案_0》,欢迎阅读!
怀远,唐诗,风骨,选读,兼备

2018年春学期高二语文教案 主备人: 审核人:



《望月怀远》

教学目标

1.鉴赏诗歌的内容和境界,理解借景抒情的手法 2.理解诗歌精当的用词

教学重点:诗歌的境界的赏析 教学难点:鉴赏诗中精当的用词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示标导入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君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文人墨客,在月之中或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或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或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或抒写他们了的哲理思考。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诗人们借着那轮高悬苍空的明镜,洞彻肺腑地进行天地对读,自然与人情互释,内心与外界沟通的幻想创造,从而为后世诗词开发了一个韵味清逸而美妙绝伦的灵感源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体会张就龄笔下那一夜之间明月由生及落的生命历程吧.

二、讨论释疑

(一)诵读全诗。

1.学生自由诵读,结合诗歌注释解决疑难,整体感知诗歌。 2.教师范读,唤起学生的审美感知。

(二)鉴赏诗歌的内容和境界,理解借景抒情的手法。 1.这首诗借助月亮表达了什么情感?

明确:由题目“望月怀月”可见是借助月亮怀念远人,表达思念之情。 2.整首诗是如何借助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试结合诗句分析)用了什么艺术法?

一轮明月从海上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我”在翘首望月,思念着远方的亲人,而伊人“此时”也在翘首望月,思念着“我”吧。“我”怨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我”因遥思远人,彻夜相思,灭烛之后,尤觉月华光满可爱,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独自对月仰望凝思,知过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方觉察。月光是如此皎洁,伸出手去,满手皆是,可是却无法送给对方以表相思,只好回房就寝,希望在梦中相会。通观全诗,作者所用的“生”“共”“怨”“起”“灭”“怜”“披”“觉”“赠”“还”“梦”等一系列动词,个个和月相关,和相思有缘,集中表达一种难以排遣的相思之怨。 艺术手法:借景抒情 三、成果展示

理解诗歌精当的用词。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乃千古名句,好在哪里?“生”字好在哪里?


2018年春学期高二语文教案 主备人: 审核人:



明确:“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生”是出生、诞生的意思。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又赋予了明月活泼泼的生命。“海上明月共潮生”诗句中的“生”字,有着同工异曲之妙

2.赏析“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艺术手法。

1视觉和触觉相结合。看到月光如水是视觉,感觉衣服被露水打湿是触觉。2寓情于景。主人公难以入眠,爱怜月光圆满可爱,灭掉烛光在庭院中久久伫立,不知不觉露水已经大事了衣服,体现了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深。 四、师生点评

全篇处处写“望月”,句句不离“怀远”,把明月写得明媚、皎洁、充满柔情,把思念之情写得执着、深婉、绵绵不尽。 有人说月亮是挂在天上的一首诗。月亮的别称有很多。如叫玉魄、玉盘、玉兔、玉壶、冰轮、皓魄、婵娟、桂魄、嫦娥、蟾宫、金镜、丹桂、素娥等。他本是自然界一客观存在的事物,但它不会因人的消亡而消亡,它是永恒的。很自然的,它就成为文人骚客们寄托感情的物象,也就是所谓的意象。我国古代诗歌有很多句子与月亮有关,人们往往借月亮表达思念之情 五、检测反思

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月夜》

杜甫

今夜鄜(fū)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huǎng 双照泪痕干。 注释 1选自《杜少陵集》这首诗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这年五月,杜甫拖家带口避难鄜州,八月只身投奔在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即位的肃宗,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诗是秋天月夜杜甫在长安怀念妻子之作。 2)鄜州:今陕西富县。 3)云鬟:指妇女乌黑的发髻。 4)虚晃:薄而透明的帘帷。5)双照:同时照着两个人。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d8a81ad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2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