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 -我的教案

2022-08-12 21:08: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咏怀古迹(其三)》 -我的教案》,欢迎阅读!
咏怀,其三,古迹,教案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

四川省平昌中学 饶贵平

[教学目标]

1、背诵《咏怀古迹(其三),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

2、正确理解诗意,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诗人的怨愤之情。 3、了解《咏怀古迹》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借古抒怀的心情。 [教学重点]

背诵诗歌、把握诗意,赏析诗句、领悟情感。 [教学难点] 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

诵读、品读鉴赏、点拨引导。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古至今,中华大地孕育了无数的巾帼英雄,她们是铿锵玫瑰,她们是灿烂的星辰永远闪耀在历史的天空。2000多年前,巴山楚水就孕育了一位倾城倾国的女子,她只身走进了朔风劲草的茫茫大漠,用柔弱的双肩扛起沉重的民族大义。她的功绩丝毫不让须眉,她墓碑上的诗这样写道:“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古人登临必赋。唐代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羁旅半生,历尽沧桑。在漂泊西南时,他来到了这位女子的故乡,看着那小小的村庄,诗人有何感想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咏怀古迹(其三),去一探究竟吧。(投影)

二、朗读诗歌,把握诗意

1、学生齐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2、抽学生一联一联说出诗句意思。

3、老师点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大意。重点词句:尚、一去、画图、省、空、夜月魂、作胡语、分明。

群山万壑奔赴荆门山,这里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还在。一人离开汉室皇宫,去到北方沙漠,身后只留下青冢向着黄昏。凭着画工画的画像不能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夜晚月光下她美丽的幽魂不能归来。千年来,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三、朗读诗歌,分析思想情感

1、学生朗读诗歌,思考:从题目看,这是一首咏史,那么它咏的是何人何事?昭君。出塞。诗歌的情感基调是什么?怨恨

2抽学生朗读,要求读出怨恨的情感来。思考:昭君怨恨什么?找到对应的诗句进行分析。被迫远嫁、客死他乡、画工无耻、幽魂空归、皇帝昏庸(昭君悲剧的根本原因)

3、学生朗读诗歌,讨论:作者只是在写昭君的怨恨吗?为什么?

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咏怀古迹》是一组七律诗组,与《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这一年,安史之乱虽然已经结束,但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的同时,诗人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明人王嗣奭在《杜臆》中有很好的解释:“怀庾信、宋玉,以斯文为己任也;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见妒,与入朝见妒者,千古有同感焉。

1 / 3






诗人在此时深深怀念昭君不是偶然的,他的遭遇跟昭君太相似了:昭君入宫见妒,他入朝见妒;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他“飘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空归,他思念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秋兴•其二》。更何况这一年他已有55岁了,“美人迟暮”之感与日俱增,但他不敢怨君,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抒写自己的悲愤。

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王嗣奭《杜臆》。同时,作者在揭示昭君悲剧原因时,也有对统治者的讽谏。

小结:咏史(怀古)诗常表现的思想情感 1)借古伤今,抒古今变化、昔盛今衰的感慨。

2)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借古喻今,借用古人古事来比喻今人今事。

3)表达自己对历史事件/人物独特的见解。

4)借古伤己,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5)赞美大好河山。 四、赏析句子 1、学生朗读诗歌。

讨论:“群山万壑赴荆门”这一起句就不凡,请简要赏析。

①赴,奔赴,群山万壑奔赴荆门山,作者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②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钟灵毓秀,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诗人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的奇伟形象,把她写得惊天动地。在作者的心目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

2、颔联对仗很工整,怎样对仗的?效果如何?

“一去”对“独留”“一”与“独”对文同义,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可见,昭君是多么孤独!“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连”对“向” “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出自清人朱瀚的《杜诗解意》“朔漠”对“黄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

天地无情,青冢有恨啊!它一年年、一天天,向人们展示着千古的悲哀!就这么两句工整的对偶,内涵却相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3“环珮空归月夜魂”中那一个字用得精妙,请简要分析。

空,与上文的“省”相对应,应该义为“没有”“环珮空归月夜魂”与上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相对应,义为“骨留青冢,今晚幽魂也不能回归”,可见“怨恨”之深。一个 “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小结:

咏怀诗常用的表达技巧

1、触景生情:登临古迹,常常触景生情。 2、借古讽今,讽喻当朝统治者。

2 / 3




3、今昔对比,感慨昔盛今衰

4、用典。要记住一些常用的典故,比如后庭花,廉颇老矣等等;也要看看注释。 5、以景结情。以写景作结尾,含蓄隽永,言有尽而意无穷。 五、总结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绝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感慨以及对统治者深沉讽谏。

六、同学们一起背诵诗歌。 附:拓展阅读

明妃曲 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王昭君 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da0c3f279563c1ec4da711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