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动力学理论

2022-12-20 01:26: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群体动力学理论》,欢迎阅读!
动力学,群体,理论



群体动力学



目录 介绍 定义

方法论上特点 研究对象及目标

理论奠基人K.勒温及其生平 1介绍

群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亦称 团体动力学,试图通过对群体现象 的动态分析发现其一般规律的理论。

最早在文献中使用群体动力学这一术 语的,是其创始人K勒温。他认为, 个体的行为是由个性特征和场(指环 境的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

应用场理 论研究群体、群体活动的过程、群体 行为的动力,就叫群体动力学。作为 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形成于20世纪 30年代后期的美国。 2定义

简要的说:群体动力学就是在群体中,只要有别人在场,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就同他单独一个人时有所不同,会受到其它人的影响.研究群体这种影响作用的理论,即群体动力学. 3方法论上特点

(l)注重实验和调查等实证的 方法。 (2)重视群体生活的动力性和相 互关联性。 (3)与其他一切社会科学 着广泛的联系性。 (4)重视研究成果在 社会生活中应用的可能性。 4研究对象及目标

群体动力 学以群体的性质、群体发展的规律、 群体和个人的关系,群体和群体的关 系等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群体的 凝聚力(如决定群体凝聚力强弱的因 )群体压力和社会规范(如从众现 象等)群体目标(如群体目标的有无 对群体性能的影)和成员的动机作用(如竞争与合作),群体的结构特性 (如交往结构、势力结构等)等等。 群体动力理论对社会心理学、组织管 理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研究群体行为作出了很大贡 献。由于对群体活动的广泛研究,今后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囊括性的理论, 以使群体动力学达到体系化阶段。 5.理论奠基人K.勒温及其生平

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 18901947),德裔美国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社会心理学的先驱,也是首先将格式塔心理学原理用于研究动机、人格及团体社会历程的心理学家。他出生于普鲁士波森省的莫吉尔诺 [2] 乡村的一个中产阶级犹太家庭,因心脏病突发逝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牛顿维尔(Newtonville)。






他是家里 4 个孩子中的第二个,他的父母经营着一个小杂货铺,在镇外他们还有一个自己的小农场。勒温自小在乡村长大,热爱自然。1905 年,全家迁往柏林,不久就进入当地中学并接触到希腊哲学1909 年进入弗赖堡大学学习医学,那时他打算成为一个医生。不久后即转入慕尼黑大学学习生物学,后又转到柏林大学,1910 年开始攻读心理学哲学博士,成为 C.斯图姆夫的及门弟子,当时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三位创始人 M.韦特海默、K.考夫卡和 W.柯勒也都是斯图姆夫的学生。在柏林大学期间,除学习心理学外,他也学习数学和物理学,他完成了许多关于联想和动机的重要研究,并开始创建他的场论。1914 年博士毕业,此时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直到 1916 年才获得博士学位。大战期间他在德国陆军作为志愿兵服役 4 年,官至陆军中尉,曾因受伤而获颁铁十字勋章。1917 年,他和教师玛利亚Maria Landsberg结婚,他们有两个孩子,这场婚姻维持了 10 年。在 1917 年受伤疗养期间,他发表了战争形式一文,文中首次提出场论的初步概念。

1921 年他成为柏林大学心理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次年任讲师,1927 年晋升为教授,在此期间与格式塔心理学派建立联系,并成为该学派的积极倡导者。1929 他参加了在美国耶鲁举行的国际心理学家会议,同年他和盖特尔德(Gertrud Weiss结婚,婚后育有两个孩子。1932 年应 E.波林之邀赴美任斯坦福大学访问教授 6 月,任期结束后,因逃避纳粹执政后对犹太人的迫害,于 1933 年从德国来到美国定居,1940 年成为美国公民。他先在康奈尔大学任教 2 年,1935 年应聘于爱荷华大学儿童福利研究站工作,指导了一系列关于儿童实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由于他在社会心理学中努力研究的优良成果,1944 年受聘到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并担任由他创办的群体动力学研究中心主任。1944 年,勒温的母亲逝于德国纳粹集中营,3 后,勒温去世。

因为德国大学文化中涉及学生-教授联系的规范,他后来在他自己的教授生涯中全盘的反对这些规范。勒温相信,创造力是一个社会过程,而不是一个个体行为。他有着近乎神奇的与人接触的力量。他能够让接触他的人对他的方法和理论产生兴趣。在罗杰斯的《传播学史》一书中,采访到一位加利福尼亚洛杉矶分校心理学教授,他对勒温的评价是充满魅力,兴趣广泛,具有活力以及对活力的兴趣”——但不是强迫性的,还有对于系统化的渴望。他是个有魅力的人。但由于他的犹太人身份,他未得到一个终身的学院任命。他的学术生涯曲折而有趣。 3.场论

历来心理学家对行为解释时,有的将行为决定于外在原因(如行为主义),有的将行为决定于内在原因(如本能论)。勒温采格式塔心理学观点,将个体行为变化视为在某一时间与空间内,受内外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勒温称个人在某时间所处的空间为场,场一词时他借用物理学上力场的概念,其基本要义时:在同一场内的各部分元素彼此影响;当某部分元素变动,所有其他部分的元素都会受到影响。此即勒温的场论(field theory)。他用场论来解释人的心理与行为,并用以下公式表示个人与其环境的交互关系: B = f (P E)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dd4adfd910ef12d2af9e75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