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形成过程中的情感认同

2022-10-05 02:09: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网络舆论形成过程中的情感认同》,欢迎阅读!
舆论,认同,形成,过程,情感

网络舆论形成过程中的情感认同

摘要: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中,公众在表达观点时总是伴随一定的情感,在互动中

蕴含着情感认同,认同感使公众不断地参与到网络舆论中,并促进网络舆论地进一步扩大。 关键词:网络舆论;情感认同;互动

网络的普及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界限,当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突发事件被搬至网络空间时,极易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形成各种网络舆论观点,而因情感认同,观点的表达总是具有相似性,体现着某些共同情感诉求。 一、以网络为载体的舆论

网络舆论是以网络为载体在网络平台上出现的舆论,主要由主体、客体、本体以及载体四个要素构成。载体即为网络这一空间,为公众的聚集以及讨论提供了场所与平台,这个场所足够开放,只要能够接触到网络的群体即可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与观点,从而促使网络舆论的形成。

网络舆论的形成一般可以按照舆论的形成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潜伏期、爆发期、持续期、终止期,网络舆论在持续期说明公众的相关情感诉求还未得到满足,所以舆情相对平稳。但是在爆发期,网民的情感诉求相对集中,而情感的认同也有较明显的体现。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在网络舆论的爆发和持续两个时期公众的情感认同。 二、网络舆论互动中的情感认同

社会仪式理论主要欧文·夫曼、兰德尔·柯林斯、等人受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理论启发而发展起来,柯林斯发展出完整的互动仪式理论。虚拟的网络空间聚集着真实的人群,在仪式的互动中,情感为重要的因素,每一次公众进行观点的表达都是在进行情感能量的积聚,具有相同观点的人不断地发表看法,使得某种网络舆论观点逐渐清晰地呈现出来,也会为其他关注该事件的公众提供参考。不同情感诉求总是会找到相同的群体,网络的发展为网民找到具有相同情感的群体提供了便利,没有人再是一座孤岛,任何一种声音都会得到回应,无论是认同还是反对。 (一)涉事主体的对立性,弱者被同情

引起公众进行大范围讨论的网络舆情事件,涉及到的涉事主体往往具有对立性,尤其对于一些涉及到突发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的事件时。如和城管与小贩、乘客与公交车司机相关的网络事件中,涉事群体虽具有普遍性特征,但在网络舆论的表达中极易被描述为对立面,默认二者不能和谐相处。网络舆论不断发展过程中,网络中充斥的相关消息不断强化公众的对立情绪。

(二)同理心,将自身想象为事件主角


引起较多关注的网络舆情事件多涉及到弱势群体,很多公众带着自身的情感进入公共空间,从对事件的关注,到意见的表达。有些是事件的亲历者,有些是同类事件的亲历者,有些则是单纯的旁观者,这些人在参与讨论时,不论是理性还是感性,都掺杂着自己的情感。将事件的主角因同理心而换成自己,在浏览相关事件时不免流露出情绪表征,在观看别人的遭遇时,惋惜的同时也在哀叹自身。 (三)因情感进行的身份建构

相关网络舆情事件中,公众通过情感的认同来进行自我身份意识以及社会身份的建构。自我身份意识首先表现为一种自我归类,人们通过自我归类,并自觉服从于群体,从而引发一致的集体行动。自我身份意识并非参与者的个体意识,而是在互动过程中通过彼此确认,进行身份协商的结果。 三、情感认同促进网络舆论传播

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中,无论是参与者还是旁观者,都将自己转化为涉事主体,从而像是在替自身表达情感诉求,不同的情感诉求之中总会有舆论观点的聚集,反之又不断促进舆论观点的传播。

共同情感诉求使公众聚集在一起,因为自身意见的表达推动了事件的进展,在心理上会对自己以及具有相同情感的人形成心理认可。高程度的相互关注与情感共享使参与者有群体团结、成员身份的感觉。个体通过彼此互动和交流获得个人的情感能量,这种情感能量可以造成群体的依赖感,在相关舆情事件再次发生时,这些公众仍旧是积极发声的人。 短暂的情感经互动的转化可以成为情感能量,即对类似互动情境的渴求。因情感的不断聚集,也使得情感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公众希望与其他成员进行互动,以获取更多的情感能量。公众的情感将感染越来越多的公众,将更多的人带入情境之中,群体进一步扩大,而就单一事件来说,舆论的传播范围地扩大也促进了相关舆情事件传播范围地扩大。 目前,各类舆情事件在新媒体的作用下,不断进行大规模、大范围传播。而公众的参与程度不断提高,对于舆情事件的讨论,不仅会使舆情事件进一步扩大,也推动着相关涉事主体对事件的解决,以及促进相关设施制度的完善,从而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与進步。因此,在进行舆论引导时,要关切网民的情感诉求,避免进一步激化网民情绪。 参考文献:

[1]兰德尔·柯林斯著.林聚任,王鹏,宋丽君译.互动仪式链[M].商务印书馆,2009. [2]诸葛达维.互联网时代的弹幕电影分析——基于互动仪式链视角[J].新闻界,201503.

[3]刘国强.作为互动仪式的网络空间集体行动[J].国际新闻界,201611.


[4]魏金会.基于“互动仪式链”的音乐真人秀节目传播——以《天籁之战》的互动传播为例[J].新闻战线,201816.

[5]张志安,晏齐宏.新媒体与舆论研究:问题意识及提升路径[J].新闻大学,201705.

[6]袁光锋.公共舆论建构中的“弱势感”——基于“情感结构”的分析[J].新闻记者,201504.

[7]李莎.互动仪式中的情感传播与认同建构——以网络动漫剧《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为例[J].青年记者,201620.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ddbc3bf68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9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