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词鉴赏的技巧

2022-04-01 08:13: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古诗词鉴赏的技巧 》,欢迎阅读!
古诗词,鉴赏,技巧

浅谈古诗词鉴赏的技巧

作者:吴

来源:《文学教育 2013年第3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古诗词鉴赏主要是对其思想内容、艺术特点、表达技巧、作家风格等进行高层次的分析评价活动。广大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鉴赏古诗词,让学生在课内古诗词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赏析技巧,以达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进而能够扩大赏析面,真正形成一定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 思想内容 表达情感 表达技巧 品味字词

中考试题中,古诗词鉴赏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题型由客观选择题变为主观表述题,且分值越来越大。近年来的中考题都加强了古诗词赏析能力的考查,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但是在考试中,很多初中的学生赏析古诗词不知道该如何着手,更不用说深刻领会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纵观近几年的中考题目,下面主要从四方面谈谈如何指导初中学生赏析古诗词。

.读懂内容——多角度把握诗词的内容

1.注意题目。诗歌的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古诗词中有的题目集中而又含蓄地概括了文章的内容、主旨。认真地分析题目,有时能很快地把握住所写的内容。

2.品味关键词。古诗词中的关键词最能体现古诗词丰富的内涵,慢慢品味,诗词的韵味顿生。

3.画面欣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会运用自己的想象去欣赏、品味每一首古诗词,有意识地调动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4.体会诗中的意象与意境。古诗词中的形象与作者的思想有密切的关系,它往往是诗人丰富感情的流露。诗歌的意境美,往往是通过诗歌的意境创造出来的。为此要领会一首古诗中的意境,至少要弄明白以下几个问题:①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形象(即意象);②这些景物形象引发了作者怎样的联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古诗词意境要抓住三个方面的内容:一要描摹诗歌图景,二要概括意境特点,三要剖析作者思想。

5.领悟深层含义。古诗词以含蓄委婉吸引读者,必须通过字面意思去深刻领会诗词的内容、意境。

.赏“情”——初步把握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

“诗言志”、“诗缘情”、“诗歌合为事而作”,诗人写诗,绝非无病呻吟,往往是有感而发,感于外而发于心,发于心者即为“情”,古诗词常常以抒情言志来反映生活。如何帮助学生初步确定诗的主旨呢?

1.首先指导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遭遇经历、个性特征等等。由于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经历、性格、所受的教育程度等不同,对社会、对人生感悟也有区别。

2.其次是通过标题来确定。




3.再次是通过意象(人、景、物)来确定,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

.赏“技”——“技”指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是指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三个方面

1.抒情方式。抒情是诗的灵魂,诗人就是借此来言志抒怀的。诗人常用的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叙事、写景、议论等,这有助于学生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2.修辞方法。修辞的运用可以丰富表达的内容,修辞方法的分析对理解诗的内容极为重要,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双关等。考试中常提问:用了什么修辞?为什么要用?用与不用,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理解修辞方法运用的作用。

3.表现手法。①托物言志。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②用典。就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③诗人常用渲染、烘托、比兴、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借古讽今、抑扬变化、联想、衬托、对比、想象、照应、点染、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表现手法来增加诗词的表现力,以利于自己情感的表达。在赏析时注意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赏“妙语”——妙语指精妙的词语,学会赏析凝练精准的词语,这是古诗词赏析的较高境界,也是具备鉴赏能力的体现

近几年的中考古诗词鉴赏注重了对词语理解的考查。词语的理解赏析,主要是分析其含义和表达作用,体会其妙处。考试时一是会问把某一个词换成某一个词行不行?二是会问某一个词用得很好,好在哪里?那么应从下面几方面作答:①抓住景物特征来表现事物;②能体现诗人赋予景物的情趣、情感和诗意;③能创造意境和谐美。根据字词品味这种方法,可以从人物、时空、动静、声色、远近、视听、刚柔、微宏这些角度来进行赏析诗句。

总之,古诗词鉴赏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多读、多思考、多积累优美古诗词名句的习惯,注意培养用同类型诗歌比较的习惯,在考试时应该结合具体语境,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找到突破口,进而理解全诗内容,达到鉴赏的目的,逐步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吴欢,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实验中学教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e438e5bf7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0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