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技巧

2022-09-06 20:15: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词鉴赏技巧》,欢迎阅读!
古诗词,鉴赏,技巧

古诗词鉴赏技巧



近两年高考对古代诗词的考查,把采用多年的选择题改为简答形式。考生要作好这类题,必须清楚其考查点并掌握一些得分技巧。

古代诗词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四个方面。

下面结合例题,简要谈谈这些考查点的内涵及得分技巧:

. 诗词形象

考点阐释:诗词形象是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花、草、虫、鱼等物。高考主要考查对形象的识别,对其象征意义的感悟,对其特征的把握,对其社会价值的认识等。

【典型例题】

1.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技巧点拨: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或画面识别其性质,在理解诗歌深层内涵的基础上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答案一般由三部分构成:1什么样的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已两鬓斑斑的慨叹;“天山”指代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忧愤。

参考答案:诗词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的英雄,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词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 思想内容

考点阐释:评价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词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社会价值。要求考生在对诗词意象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对其深层内涵进行准确的揭示,合理的分析评价;对古代诗词中流露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具体客观地进行分析评价。

2. 简析下面这首唐诗的思想内容。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注:1)此诗又名《狱中咏蝉》,当时诗人只有39岁,因反对武则天而含冤入狱。2西陆,秋天。3)玄鬓,黑发。

技巧点拨:对诗词思想内容的评价要以其描写的形象、画面为依据,把握其特征,揭示其精神实质,不可流于表面;还要善于从重点词句中挖掘内涵,更直接地剖析作品的思想意义。骆宾王因身陷囹圄而愤愤不平、满腹委屈,听到秋蝉的哀鸣,自然想到自己的处境。秋蝉既是自然之物,又是作者人格、际遇和思想感情的化身。“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借秋蝉的困境写自己含冤莫白的艰难境遇:“露重”“风多”喻环境压力;“飞难进”喻政治上不得志;“响易沉”喻言论上受压抑。尾联喻自己高洁的品行却不为人们所理解。

参考答案:本诗通过鸣蝉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无罪被诬、身陷囹圄的忧愤,充满了对人世不平的忧怨,也表达了希望辨明是非、昭雪沉冤的愿望。

. 表达技巧

考点阐释: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既包括比喻、比拟、对比、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也包括白描、渲染、想象、象征、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情理相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各种表现技法,还指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之处。

3. 简析这首宋词的艺术特色。

虞美人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技巧点拨: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最好是从诗词的艺术构思入手进行分析。这首词以“听雨”为线索,按时间顺序由少年到壮年,再写到老年。其高明之处在于从自己漫长曲折的人生经历中截取三个富有暗示性和象征性的画面,形象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发生的变化。第一个画面红烛映照,罗帐低垂,欢乐甜蜜,无忧无虑;第二个画面水天辽阔,风急云低,飘泊四方,离愁万种;第三个画面独立僧庐,孤独凄凉,一切皆空,万念俱灰。第一个画面的欢乐有力地反衬出后两个画面的凄凉。

参考答案:1)以“听雨”作为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听雨”把三个画面巧妙地构成一个整体;在“听雨”中欢乐,在“听雨”中忧愁,在“听雨”中总结一生。2)映衬手法。第一个画面的欢乐对第二、三个画面的忧愁、凄凉起反衬作用;第二个画面的满腹愁思对第三个画面的万念俱灰起陪衬作用。


. 语言艺术

考点阐释:要求考生了解古代诗词语言精炼、含蓄、富于形象感和感染力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进一步领悟诗词的精妙之处。考试命题的侧重点是遣词造句、语句含义、音律格调、语言风格,特别注重对“诗眼”的考查。

4. 下面这首宋词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被前人称为“绝佳”试赏析其语言特色。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技巧点拨:分析诗词的语言,要从语句入手理解诗词语言的意蕴,体会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进而把握诗词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是环境气氛的渲染,与“人比黄花瘦”构成一幅西风瘦菊、佳节冷落、佳人对花兴叹、顾影自怜的图画,是一个凄清的深秋怀人的境界。结句以黄花喻人瘦,精当无比。前人也有以花比人瘦的诗句,但都不及李清照写得新颖贴切。黄花就是菊花,瓣呈长形,下垂,色泽以黄为基调,与“瘦”易于联系,再加上菊花以幽雅高洁为品,与作者的精神有相通之处,既见其形,又传其神,以其写相思之情,不露,不俗,含蓄蕴藉。 参考答案:1)造语含蓄,意蕴丰富。诗人借气氛的渲染、贴切的比喻构成西风瘦菊、佳节冷落、对花兴叹的艺术画面,离别之恨、相思之苦尽在其中。2)比喻新奇传神。以黄色的菊花比相思的诗人,兼用菊花品节高洁之意,形神兼备,耐人寻味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f7c6a00b52acfc789ebc9b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