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修身思想的内涵、实现及其价值

2022-07-15 01:02: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语》修身思想的内涵、实现及其价值》,欢迎阅读!
论语,修身,内涵,及其,思想

《论语》修身思想的内涵、实现及其价值

摘要: 《论语》修身思想中认为,个体的修身要不断提升道德境界,其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实现,知耻、行礼、施仁。个体修身要在这三个方面突破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其中"";是道德基础,"";是个人的行为规范,"";是君子德行的终极追求。 关键词: 《论语》; 修身; ; ;

《论语》中修身的目标是引导人们涵养君子人格,追求圣人的境界。《论语》的修身思想肯定了人在社会中的主体价值,以及人良好的道德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论语》修身的三个层面

() 修身的道德基础知耻

耻是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一种主观体会,也是社会对一个人行为的外在评价。知耻指的是个人内心要有羞耻心,通过内心感知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行为规范,进而做到弃耻扬荣。个体具有羞耻心是个体修身的开始。《论语》中提到,个人修身要"行己有耻";。知耻是个人修身的道德基础是获得好的道德品质的前提条件。"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论语-里仁》) 2】在学习上,孔子以不实事求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能力为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强调,对待学习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不要自以为是,真正智慧的人既能认识到自己掌握的方面,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只有真正学习到知识,才既能获得自我的满足,也能得到他人的认可。每个人都在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中来完善自己。孔子认为,不要害怕犯错误,只要能够及时改正错误,依然可以成就君子品德。 () 修身的行为规范行礼 "";是社会关系中基本的行为准则和礼节。礼在最初是用于分亲疏、明是非的。经孔子的阐释,礼变成了社会的道德规范。仁在一定社会条件的外在表现就是礼。礼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内在的"";是怎样实现的。"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 君子要修身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身的一切都要符合礼的规范。孔子把"";作为修身的核心,礼是治国理政的基础。治理国家要从礼切入,让人们知礼行礼,个人的行为遵循礼的规范。个体的行为规范符合礼的要求。德成于中而礼行于外,要做到内心世界和外在表现的一致。 君子要通过广泛的学习获得智慧,再用礼来规范自身的行为,在行为举止方面更接近道义的要求。立身处世要明礼,这样才能掌握做事的分寸,做到恰如其分。"信近于义,


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论语-学而》) 人们明礼用礼,才能获得自己内心的安定,获得他人的尊重。

() 修身的目的施仁 "";是孔子修身思想中最高的道德标准,也是修身思想中的核心。仁是一个内在的原则,仁在孔子思想中是一切美好品德的代表。"人而不仁,如礼何?"; (论语-八佾》) 个人立身处世要是没有仁心,礼也就发挥不出相应的作用。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每个人要克制自己的欲念,发挥"仁性";。在实践中践行美好的品德,一个人如果拥有仁心仁德,在日常生活中居仁由义,那么,他就能知本悟本,本立而道生。"";与修身本体自我完善、自我更新的过程是紧密联系的。

二、《论语》修身的途径 () 立志弘扬正道 孔子主张君子要立大志,小志者不可语大人事也。修身主体要立下大志这样才能调动个体修身的主动性,提高修身的持续性。"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论语-里仁》) 个人要坚持弘扬仁道,那么,就不会有恶言恶行,美好的德性也会渐渐显露出来。孔子阐述,即使是掌握军队统治权的将领也可能因为对方的强大而被夺取,但哪怕是一个普通人,只要其坚定的立下了志向,就不可能改变。一个人正道而行,并且持之以恒,他就会提高自己的品性,修养仁心仁德。"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士大夫要志于道,"";作为自己的追求,把推行道作为自己的责任。"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说早上明白道,即使晚上死去了也心甘情愿了。修身个体只有立下坚定的志向,才能守死善道。有了坚定的意志力就不会被困难吓倒,为修身提供精神支撑。 () 自省改过迁善 修身个体要在各个方面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而完善自己的行为。孔子认为,不论看到好的与不好的事都要反思自身,看到好的要向他们学习,向他们靠齐,见贤思齐。看到不好的要引以为戒。提高自己道德的自觉性。"吾日三省吾身";,通过自省修身规范自己的言行。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思考,只有多思考,才能更全面的认识问题,才能警示自身不做不符


合礼义行为规范的事情。通过自省节制自己的欲望,用道德准则来约束自己。在自省中,正确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定位。

() 勤学博学多才 君子修身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修身个体掌握了知识才能明理,能解决自己内心的疑惑。不断学习不仅会增长知识,而且会让自己的心性稳定,促进理智和道德的完善。知是一种学习态度,"好学近乎知";,只有勤学才能与智慧近。孔子认为,每个人天生的资质不同。有"学而知之者";"生而知之者";"学而知之者";要向"生而知之者";学习,个人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来完善自己,弥补先天资质的不足。学习的时候要明确自己的目标,要坚持为己之学,以修身为本,以完善自身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孔子"君子不器";君子求道不求术,君子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的德行,而不应像器物一样只局限于一才一艺。学习是要完善自己,不断突破自身的局限。君子要勤学笃行,在书中学习,向他人学习,在实践中学习。 三、《论语》修身思想的价值 探究《论语》中的修身思想对个人以及社会都有重要意义。《论语》中的修身思想肯定了人在社会中的主体价值,以及道德规范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人们难改变的其实是自身,在意识上认为的东西。通过不断修身,人们可以打破自身的局限,超越自我。培养道德自觉意识,把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同时,学习修身思想也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纠正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倡导个体修身也有助于改善社会浮躁的风气,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 2】于建福."半部《论语》治天下";感悟《论语》修身为政之道.高校教育管理,2008 (04) :65-71.

邓剑华.《论语》修身思想对高校德育的启示研究.中南大学,201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e7febfedf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c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