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思想主张的共同点

2023-01-21 21:35: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孔孟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欢迎阅读!
孔孟,共同点,主张,思想

、孔孟思想主张的共同点

在“仁”方面,孔孟都主张“仁者爱人,人恒爱之”。也就是说,他们二人不约而同的认为“仁”对一个人的情操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自身的“仁”才能靠这种魅力影响和感化他人的,也才能又凭此效力于社会奉献于他人的,否则“为人者难成君子”,“为王者难得天下矣。”

1、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

已。(《论语〃雍也》)

2、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论语〃颜渊》)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4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渊》)

在轻名利重节操、反战争求和平、兴学堂去愚昧等诸多方面孔孟都有相同理念。

孔子这种将心比心、由己及人的思想在孟子的思想中得到继承与发展。 1、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之。爱人者,人常爱之。敬人者,人常敬之。(《孟子〃 娄下》)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孟子〃梁惠王》) 孟子“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对孔子思想的超越。

2、孔孟思想主张的不同点 主要方

孔子主张“仁”为根本,而孟子主张“义”为首要。

孔子要求人们尊奉“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天下之民莫非王臣”的愚忠思想,他因此也就要求人们忍辱负重,无怨无悔,要“温良恭俭让”。

人性问

孟子主张“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不听,则易位”,“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也就是说,孟子更主张一个人要有个性,不能畏首畏尾,惟命是从。 孔子:克己复礼。

孟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

人格培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

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君臣关

仁义理 对待学

道德修

孟子主张一个人只有经历了磨砺才能真正具备“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德才,也才能奉献于社会造福于他人 孔子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对于不称职的君王,孟子以大无畏的精神提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孟子〃万章下》)在君臣关系上,孟子也坚持人格的尊严与平等,他曾当面对齐宣王说:“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孟子〃离娄下》) 孔子侧重强调“克己复礼”。

孟子主张“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成,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尽心上》)

孔子以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孟子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一)孔子认为,最理想的人格境界是“圣人”其次是“君子” 1、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论语述而》) 2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者不惑,勇者不惧。《论宪问》)

①欲仁得仁: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②善学知仁: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学、思统一)

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语述而》)(多闻、多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述而》)(见贤思齐) ③克己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④内省思仁:

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论语公冶长》(反省称为“自讼”)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⑤力行近仁: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⑥磨炼成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e99824f24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