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专业美术基础教学89

2022-12-21 13:37:0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风景园林专业美术基础教学89》,欢迎阅读!
园林,美术,风景,基础,教学

风景园林专业美术基础教学

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应用型本科教学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在目前国内高等院校中,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各院校都积极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希望提高实践教学中薄弱的环节。在教育背景下,推进园林专业实践课程改革是解决园林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关键。 1 课程概况

园林美术实习课程是园林专业开设的基础实践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园林美术实践能力,是不可替代的重要教学内容。园林美术实习课程是园林专业基础美术课程中设置在最后阶段的实践课程。园林美术基础课程分为美术基础1、美术基础2、钢笔画、美术基础2实习。美术基础2实习作为美术课程中的实践课程,培养能适应新世纪园林建设和景观设计发展需要的,具备园林专业美术基础理论、艺术素养、美术表现能力的人才。学生通过园林美术实习,在实习中将前期美术课程教学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绘画技巧应用于实践,实现升华。 2 园林美术实习存在的问题

1)实习地点的选取不适应园林专业学生理论上说,园林专业的户外实习地点只要有植物、建筑,学生就可以写生,但多年的实习实践证明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实习基地的景物选取是否符合专业特征,是影响学生在实习中能否较好地完成写生任务的关键因素。而在以往的园林美术实习中,存在不重视选择实习地点的现象。

2)教学方法程式化,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激发学生主观能动的专业思考以往的园林美术实习把课堂搬到户外,教师规定地点、任务,学生接受教学任务,按部就班,即兴作业。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但缺乏教学启发性和灵活性,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缺乏针对性的思考。这种教学方法形式简单,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一般。一些学生按照以往的学习方法机械地学习。不利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针对园林美术实习课程教学方法的弊端,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美术应用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3)实习任务单一,缺乏重点、难点,与后续课程衔接不够实习是非常好的实践教学方法,学生通过户外实习可获取对专业学习有益的知识。但是,固有的实习教学往往将任务设计得过于简单,往往是在实习地点进行一两种美术技法的写生训练,实习任务中的重难点缺乏倾向性。一些学生对于实习地点的人文、地理知识了解不多,甚至不 清楚当地特色建筑的风格,没有进行专业思考。

4)实习过程旅游化,与实习地点融入不够园林美术实习要求学生在选取的地点踏踏实实地写生,而不能像游客一样走马观花地按照旅游路线进行游览。因此,在规定的实习时段频繁更换实习地点,导致学生无法静下心来进行美术写生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3 园林美术实习教学改革

实习基地自然景色是否符合园林专业的绘画需求,直接影响到课程实习的效果。为保质保量地完成实习教学任务,应选取最佳的实习地点。园林专业美术实习的地点多设在自然风光秀丽、传统建筑风格保存完整的古村古镇等地。经过几年的考察与教学实践,笔者任教学院的园林美术实习地点选在安徽呈坎的写生基地。实习基地的优点:第一,当地的自然风光和建筑特点与园林专业相契合,学生可以高质量地完成实习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第二,实习基地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实习学生较多,基地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有利于学院学生与其他院校学生交流,提高艺术素养;第三,实习基地接待住宿经验丰富,可以方便地解决学生的生活问题,为实习学生解决了后顾之忧。实习基地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课程学习平台,


提供实践教学的野外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园林美术的兴趣,提高其探索研究能力、美术表现能力。教负责任的设计教育 4 创新仍然是设计教育的核心价值

设计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这已成为目前设计教育界的共识。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设计要对生态和社会担负起责任,必须具有革新性和多样性,用最小的付出取得最大的效果。设计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只不过现在的创新又多了一层含义——“要消费少一些,东西用得时间长一些,并节约地使用可循环材料。要进行创新设计,就要组建一个符合创新要求的设计团队。当前,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人才类型上,信息时代的人才是能力型、素质型人才;在学习知识的目的上,是应用知识、创造知识;在工作方式上,是来源于不同背景的人组成团队在网络上合作工作。这就要求设计教育打破专业之间的界限,进行跨界融合,使设计教育由专业走向系统。美国IDEO公司的行政长官蒂姆布朗认为,最好的设计师可以称为“T形人才,大写字母T笔画中的分别代表了跨领域解决问题的协作能力和对某一专业技能的专攻能力。一个人只有不断实现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与重构,开展充分而富有成效的跨领域合作,才能实现设计的协同创新。“2010 年我国设计类院校已达 1448 所,6593 个专业和407761名学生入学。以大学本科四年学制计算,这几年全国学习设计相关专业的在学人数就超出130万人。”③招生规模迅速扩大背后却是师资配备不足,人才培养低端化,教学定位趋同,教学内容匮乏,人才能力与社会需求相悖。设计教育面临着教育观念、构建教育体系、更新学科知识、优化课程内容的情况,故而任重而道远。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主席彼得说:设计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除可能成为人类自我毁灭的绝路,也可能成为人类到达一个更加美好世界的捷径。面对社会的变化,设计教育有不断调整其价值追求、增强创新意识、强化伦理教育,才能通达民情、化育人心。 参考文献

[1]林箐.访风景园林教育家孟兆祯院士[J]. 风景园林,20112):16-17.

[2]龚道德,张青萍.砺师、酌道、博技、广途——园林美术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园林,200912):81-84.

[3]宫晓滨.园林素描(第二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王思怡(1985-)女,四川南充人,2008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研究方向:园林设计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ee64227a7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