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刘姥姥人物形象赏析

2023-01-21 22:04: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红楼梦》中刘姥姥人物形象赏析》,欢迎阅读!
刘姥姥,红楼梦,赏析,形象,人物

要:《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小说的巅峰之作,作家曹雪芹笔下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令读者难以忘怀。大人物的描写立体丰满,小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刘姥姥形象便是极其鲜明的一例。

关键词:红楼梦 刘姥姥 人物 赏析

一、引论 刘姥姥在《红楼梦》一百二十章回中,一共出现了四次,分别是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第三十九回,刘姥姥信口开河;第四十一回,刘姥姥醉卧怡红院;一百一十三回,忏宿冤凤姐托村妪。其中,第三十九回至四十一回是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作者通过这些笔墨描写,使刘姥姥成为红楼梦众多人物命运的暗示者、参与者、见证者。实在是众多人物中不可缺少的亮点人物。

二、芥豆之微暗示贾家命运,草蛇灰线贯穿全文 众所周知,《红楼梦》前五回是全书的序曲,既有神话世界,又有冷子兴敷演的现实社会。第五回纲领式地交代了红楼梦主要人物的命运和主要故事线索。前五回,是笼罩在全书的一个序曲,而真正拨云见日是在第六回,它正式揭开封建家族纵横交错的动态现实主义画卷。文中开始在第六回中写道:“按荣府中一宅人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虽事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无个头绪可作纲领。正寻思从那一件自那一个人写起方妙,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

开场,作者把刘姥姥这些农家人物定义为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便暗示了这一小小人物在全书中贯穿的作用。刘姥姥的女婿王成因祖上与王夫人认识,便连了宗认作侄儿。由此开始了刘姥姥这一微小人物的开场,女婿在家感叹时事,刘姥姥便出主意往京城去寻个一二。面对女婿的质疑,刘姥姥回答道:“这倒不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罢了。商议之后便愿意舍得老脸带板儿投奔进城。通过周瑞家的引荐登堂入室,先是见到了平儿,再见到凤姐。刘姥姥看见了贾家深宅大院中的等级森严和富丽堂皇。从大石狮子门前的簇簇车马到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仆人再到自己走巷穿庭,从西洋自鸣钟的惊吓,到“炕桌上碗盘森列,仍是满满的鱼肉在内,不过略动了几样”这些描写,可以窥见贾府闺阁中以凤姐为代表的主人一族中素来衣有绫罗绸缎,竞体光辉;行有御马轿车、群仆簇拥的盛大场面。之后便是向凤姐赧颜求帮的情形。期间插进贾蓉借屏一事。读者亦知道在这里展示一个小窗口,为后文仆人焦大醉酒大骂府中一干人等龌龊下流行为埋下了伏笔。

在第三十九回中,写刘姥姥与大观园中的人物之间的对话和趣事,从中看出各人对待刘姥姥的态度,也暗示贾府中不同的人物性格和命运。贾宝玉纯真小孩的心态把刘姥姥胡诌的话当真了,便让手下侍童茗烟去查看,当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正应了第三回描述贾宝玉的对联:“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第四十回,妙玉把黛玉和宝玉带回自己在大观园中的耳房内品茶,道婆把刚刚刘姥姥喝过的茶杯收上来,妙玉连忙命道:“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吧。”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他嫌脏不要了。又与前文第五回十二钗副册中的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泥淖中”相对照,这一细节通过前后文把妙玉这一人物命运相联系起来,不得不佩服作者穿针引线的功力。 三、诙谐幽默展示语言艺术笑染全篇逗笑大观园 刘姥姥的语言天赋是建立在地地道道的农民身上,加上年过半百的人生历练,使得她在贾府如鱼得水,第六回刘姥姥通过打抽丰的方式和贾府上的人建立了联系,第三十九回中贾母问道:“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刘姥姥回复说:“今年七十五了。贾母又问:“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健朗,比我大好几岁呢。我要是到这么大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刘姥姥笑道:“我们是生来受苦的人,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若我们也是这样,那些庄稼活也就没人做了。这两位老人之间的交锋和对话


就已经初步显示刘姥姥逢场应答的能力。第四十回至四十一回最能显示刘姥姥的语言风采。林黛玉这样评价道:“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可谓雅致地写出了刘姥姥诙谐逗唱的功力。秋爽斋晓翠堂上摆宴席,凤姐和鸳鸯早已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刘姥姥接到筷子则说: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锹还沉,那里犟的过他。说得众人都笑起来。凤姐儿鸽子蛋偏巧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回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叫“哎呦”;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来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曲背,也有躲着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者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这个场景堪称经典,在凤姐和鸳鸯的精心导演下,刘姥姥的诙谐幽默功夫得到了集中体现。她用农村熟悉的实物来作比,巧妙地押韵点出了口彩的效果,先是众人尚未明白,达到高潮前的冷处理和停滞,然后才是火山爆发式的发展。一笑百态生,一方面极言刘姥姥这一笑话的惊人效果,同时也是借刘姥姥点出平时被修养束缚下每个人的情态,暗示人物各自的性格和命运。

接下来写道,刘姥姥说:“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蛋也小,怪俊的。”贾母看到银质的筷子,机敏的意识到是凤姐这个“促狭鬼”故意闹得。刘姥姥好不容易撮起来一个,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落下来滚在地上,刚放下筷子要亲自去捡,早有地下的人捡了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个响声儿就没了。”诙谐幽默的喜感立马显现。刘姥姥以朴实的谈笑托起餐宴席上热闹欢笑的氛围。行酒令时,刘姥姥更是用临时脱口而出的“大火烧了毛毛虫”“一个萝卜一头蒜”“花儿结了个大倭瓜”这些俗语,突显了她机敏矫捷的才华。她在宴饮上的表现达到了凤姐和鸳鸯预先期待暖场热场笑场的目的。刘姥姥成为红楼梦里众多小人物中,以笑著称的代表。她的人物形象可谓一笑传神。 四、陌生化视角,观看不一样的大观园 俄国什克洛夫斯基在《艺术的手法》中写道: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红楼梦》全篇雅的语言占据绝大多数篇幅,读者在全篇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的是习以为常的语言。而刘姥姥作为“陌生化”的人物载体就是在文本中打破原先已有的大家熟知的“雅文化”氛围,运用新奇粗鄙俗语,去破除那昌明荣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的文化氛围。

第六回刘姥姥来到荣府大门前,只见簇簇轿马,门前站着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上前问话,仆人全然不理睬,幸亏有个老年仆人给刘姥姥指出一条路出来。进到府中见到周瑞家的,一路兜兜转转见到了差点误认为是主子的平儿。刘姥姥瞧见西洋人的自鸣钟,听到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得东张西望的。“这是个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磐一般,不妨倒唬的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包括上文所举:“这里的鸡也俊,下的蛋也小巧,怪俊的。”列举了许多刘姥姥未曾见的、吃的、用的、贾府里的一切,留下了很好的使用陌生化理论的空间。这一陌生化理论的运用获得了让人费尽心思平铺直叙也难以达到的效果。

陌生化的视角更大的意义是对比大观园里两个年纪不相上下的两个老太太,借由他们的人生轨迹,穿插对接了许多故事、情节、对话、人生体验等等,进一步开拓了小说的视野和空间。

五、刘姥姥质朴与老练并存,映衬《红楼梦》繁华与衰败 刘姥姥集质朴与老练于一身,通过偶然的机会闯进大观园,以第三人称的全知全能的视角反衬红楼梦的雅文化,更为重要


是以农村老妪的身份对比社会两大阶层的极大分化,突出人情冷暖,命运兴衰。刘姥姥以一介乡村之人闯入了大观园,以质朴的身份提醒读者带着审视的眼光看待《红楼梦》中的一切。作者将笔墨移注在两个老太太身上,一个是十分富足儿孙满堂的世族老太太,自然德高望重,资历异常丰富;另一个是偏远郊区穷酸贫寒之家的老太太,质朴老练。刘姥姥前后三次走进荣国府,接触到了以贾母为核心的人物,听闻他们的经历,亲身感知到《红楼梦》里的繁华与衰败。

清代学者王希廉说:“若云家族衰落,平日之爱子娇妻,美婢歌童,以及亲朋族党、幕宾门客、豪奴健仆,无不云散风流,惟剩老妪收拾残棋败局,沧海桑田,言之酸鼻、闻者寒心。曹雪芹以一豆之芥的农村老妪刘姥姥来对比社会繁华与贫寒,人情冷暖,而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随着《红楼梦》情节进展,愈发精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f252aea866fb84ae55c8d4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