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谈大学生逃课问题

2023-03-18 11:27: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谈大学生逃课问题》,欢迎阅读!
马斯洛,论谈,逃课,层次,需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谈大学生逃课问题

作者:寇荣 王静涛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03

要:大学生逃课问题已经成为高校的顽疾。本文主要引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从大学生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两个方面分析、讨论大学生逃课问题,并给出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 马斯洛 自我实现需要

作者简介:寇荣(1982),女,河北保定市,硕士研究生学历,保定学院音乐系助教。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教育理论与实践

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逃课已经成为大学生无需掩饰的公开秘密,并且有了经验总结和逃课指南。在高校中,逃课已不再是顽劣学生的专利,即使那些坚守上课之道的学生也常常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睡觉者、用手机打游戏、聊天者比比皆是。很多调查表明:课堂教学作为高校教学中心环节的地位正在面临严峻的考验,逃课也成为高校工作的一个难题。截止到20113月,仅中国知网全文收录的有关大学生逃课问题的研究论文已达109篇,然而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谈论此问题的论文凤毛麟角,目前仅见《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经常逃课学生的自身原因及应对策略》一篇。[1]因此,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探讨目前高校中大学生逃课问题的原因与对策,还是一个值得挖掘、深入的角度。 一、大学逃课现象分析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目前大学生逃课现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厌学之逃。2、成瘾之逃3、惰性之逃。4、不得不逃。 5曲线救国之逃。 6、考研之逃。7、心理之逃。大学生逃课还可以分为显性逃课与隐性逃课。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1954年,马斯洛在《激励与个性》一书中探讨了他早期著作中提及的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

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与逃课现象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认为人的五种需要是从低到高来不断满足的,低层次的需要相对地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层次愈高,满足的百分比愈少。当然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有时会有变化或例外。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认为人的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同一时期内,一个人会同时存在几种需要,一般总有一种需要是起主要作用的,需要满足了,就不再是一种激励力量。

如果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这个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切入分析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心理动因,笔者发现,一部分大学生逃课是因为高级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了满足,

人人都有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而大学生的称号对于同龄人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成功的象征,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荣誉称号。中国的高考制度是一种选拔式的考试制度,经历12载基础教育后,学生通过国家统考方式,成功得进入大学校园,很大程度上就是实现了自己的预期的目标和理想。而中国的大学教育体制决定了只要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业,各门功课考试只要及格,甚至不及格只要重修后能及格,获得要求的学分,每位大学生都会获得相应的大学毕业证书和学历证书。而成绩的高低对于毕业文凭的含金量没有多大影响。因此,大学生进了高校等于有了保险,因之也就缺乏学习动力、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了。

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去不去上课,上课认不认真听课,成绩是越高越好还是及格恰好,挣分数不如去赚钱,这些对于暂时满足了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大学生的大学生活来说,没有决定性的差别和质的区别。

而与中国小学、初级中学以及高级中学教师的讲授内容、方法、形式和能力相比,大学教师的学识、授课水平和素质并没有明显弱势,因此,大学生逃课现象的日益严重是老师的问题,是学生的问题,还是体制的问题?抑或兼而有之?试想,厌学现象并不是大学生独有的,因此,对学习缺乏兴趣,教师授课内容乏味并不是这类大学生逃课最根本、最深层的原因。总之,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这个角度,给我们分析解决大学生逃课现象与问题开辟了新的思考角度。

学习本身就是一件艰苦的事情,否则不会有持之以恒、铁杵成针之说了。因此,对这类学生应该注重唤起他们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采用严格制度管理和情感激发两个法宝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大学生向课堂学习要效益,培养学习毅力、增强学习自律。 三、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未能得到满足与逃课现象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果说正是因为高级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了满足,才让一部分大学生懈怠下来,放任自己,成为逃课生;同样,也正是因为高级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未能得到满足,让另一部分学生同样也不能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大学的课程学习中,从而成为了逃课生。

需求可以认为是个人努力争取实现的愿望。自我实现是人最高层次的需求,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在特定时间内,人可能受到各种需求的激励。任何人的需求层次都会受到个人差异的影响,并且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不断追求自我实现境界的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总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能够升入高校是学生的梦想,但并不是每一个梦都能达到完满。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大学生没能考入自己最理想的大学,学习自己最喜欢的专业。因此,很多大学生因为要考研、考各种证从而达到自己理想最大程度上实现的需求,被动地选择了逃课。当然,还有一定比例的逃课生是因为自己的专业、所学课程内容唤不起自己的知的需求、美的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主动地选择了逃课。

这种逃课生虽然有自己的追求、理想,但如果缺乏规划,盲目行动,有可能造成专业知识学不扎实,考研与就业双落空的尴尬结果。因此,一方面学校和教师都有责任引导他们将务实与进取相结合,另一方面缓解学校的课程设置体系、教师讲课内容与学生主观需求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1]胡春国 周育山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经常逃课学生的自身原因及应对策略科技与生活,2010年第1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fb4ed7c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3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