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诗歌赏析及练习

2022-04-14 10:10:4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诗歌赏析及练习》,欢迎阅读!
登幽州台歌,诗歌,下册,赏析,语文

部编版 语文七年级下册 古诗鉴赏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一.作者简介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二. 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公元696(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三.古诗原文和译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四. 诗赏析

时间无穷,人生有限,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诗人,面对辽阔的山河,前思古

,后念来者,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和郭隗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这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期待来者,感慨自己怀才不遇。

这种深沉的失意、悲愤和孤独感占据了诗人此时的全部心灵,他驻足于幽州台上,以全部的心神去搜索幽州台悠长的历史和丰富的现实意蕴:

悠悠的历史长河啊,你孕育了多少明君和贤臣,成就过多少丰功伟业;你又见证过多少昏君和庸碌,洗刷过多少罪恶和耻辱!

悠悠的历史长河啊,在你的面前,个人的生命何其短暂!无论明暗贤愚,都是匆匆过客。而可悲的是:我竟连这短暂的人生都无法利用,知音难遇,怀才不遇。思之怆然,怎不令人涕下!

这首诗用的是辞赋体。体式的古朴、文辞的凝重与情调的慷慨悲愤、意境的雄浑深远相得益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常考题型

一.理解性默写

1、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悲哀苦闷之情的诗句是: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词中指生不逢时的句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4、屈原《远游》中有句云: “惟天地之无穷,哀人生之生勤。 ”本诗中与此意思相似的诗句: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二.古诗赏析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题目。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

A.这首短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

C.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诗人面前仿佛出现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图景。

D.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

2.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请赏析诗中的“独”字。(2分)

(二)、阅读《登幽州台歌》回答下列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古人”“来者”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___ 。“独”字表现了作者_________ 的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 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_____的感情基调。

4、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2分)





5、“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答案:

《登幽州台歌》答案:

1、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2、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三个词答对一个即给分) 3、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 “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孤独寂寞凄凉; 直抒胸臆; 苍凉悲壮。

4、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5、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fecc5bd68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8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