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制作竹蜻蜓

2022-07-01 08:03:0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手工制作竹蜻蜓》,欢迎阅读!
蜻蜓,手工,制作

“竹蜻蜓”与直升飞机

很多小朋友都喜欢直升直升飞机,直升飞机能垂直起落、空中悬停、原地转弯,并能前飞、后飞、侧飞;并能在野外场地垂直起飞和着陆,不需要专门的机场和跑道;能贴近地面飞行和长时间悬停,超越障碍,或利用地形地物隐蔽活动。 但直升飞机的发明原理却来源于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玩具“竹蜻蜓”。竹蜻蜓是我国古代一大发明。玩时,双手一搓,然后手一松,竹蜻蜓就会飞上天空。旋转好一会儿后,才会落下来。

竹蜻蜓它是由一根竹棒和两个(或几个)竹片构成的,竹片被削成了向同一方向的倾斜面。因此,当用孩子们双手夹住竹棒使劲一搓时,竹蜻蜓就会旋转着飞向空中。随着惯性减弱、转速降低,竹蜻蜓又会旋转着稳稳地落回地面。 竹蜻蜓的原理在于当竹蜻蜓旋转时,旋转的叶片将空气向下推,形成风,而空气也给竹蜻蜓叶片一股向上的反作用升力,升力随着叶片的倾斜角和转速而改变,当升力大于竹蜻蜓重量时,竹蜻蜓飞向空中。当我们用手旋转竹蜻蜓时,它会得到空气的反作用力。

尽管这种竹蜻蜓没有连续提供动力的装置,但它却给那些梦想着升天的发明家们以极大的启示:如果给这种竹蜻蜓装上一个适当的动力装置,使之能够连续不停地旋转,岂不就可以克服空气的摩擦力,在空中长时间地飞行了吗?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德国人根据“中国螺旋”的形状和原理发明了直升机的螺旋桨。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是单方面的,而是相互的。两物体发生力的作用时,每一个物体即是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ff84fe36294dd88d0d26b3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