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年 级 数 学 教 学 随笔

2022-07-29 08:30: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三 年 级 数 学 教 学 随笔》,欢迎阅读!
随笔



随笔

在三年级数学练习中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是竟出现了这样的错误:在算13×72时,进上来的两个百没有加上。于是我反问:“13×70710吗?”生:“13×70=910”。那么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分析了原因,才知道学生是对于两位数乘一位数需连续进位的方法没有掌握。原因找到了,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我准备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寻找知识的衔接点: 1)一次进位的: 2)需连续进位的,如: 2.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

接着,我又在每个一位数的因数前加了一个数,就变成了我们正在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内容。这时学生们的情绪高涨,而不是原来的束手无策、愁眉不展了,他们表现的欲望变得特别强烈,都争先恐后地想把自己的做法展示给其他同学。在这里我真正尝到了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的快乐。在平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我都讲了无数遍了,学生们怎么这么笨呢,怎么讲都不会,气死我了。老师们,学生们真的像你说的这么笨吗?智力低的学生有,但学生们都这样,可能吗?我认为越是这个时候,老师们就越应该坐下来认真地找一找自身的原因,也许我们讲的不够清晰,语言表达不够到位,






甚至是方法不对吧!?我想如果我也只顾抱怨,那么我将对学生失去信心,而自己也会因为没把这部分内容上透而更加痛苦。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我充分体验到了教学成功的快乐,我自豪、我欣慰、我骄傲,我找到了一把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我爱学生,我会放下教师的架子,时常地自我反醒,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着想。同时我也会尽量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努力寻找知识的链接点,或查阅资料,或不厌其烦地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等等。

在新课改正在热烈进行的当前,好多教师每上一课都追求出新、出奇,摆了一些花架子,让我们每位听课教师真正领会到了他下的功夫之深,花的时间之多。但每每这个时候也让我们有种“空”的感觉,学生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没有落到实处,一节课之后,需要用几节课去补习。新课改提倡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某些能力确实得到了 提高,但我认为我们也不能忽视学生系统知识的形成,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必需以具有丰富的知识为前提。“花架子”应为学生获取知识服务的,没有知识作为基础,“花架子”也只能是空架子。

如在三年级“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之前,我就想:这部分的知识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比较抽象,如果我直接告诉学生1/2就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1/2,学生们理解起来肯定有






困难;如果单纯地让学生动手去折一折,学生也许理解了,但缺少了语言的训练,对于以后的学习也是不利的。为了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我就让学生用击掌的方法来表示每个学生分得几瓶矿泉水,分得几个苹果,分得几块蛋糕,当每个学生不能分到一块蛋糕,也就不能击一次掌,学生们正在困惑不解时,我就引出了一个新的数――分数。然后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找一张纸的1/2,找一根线的1/2等活动让学生体会、感悟1/2的含义,同时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一环节的教学,不仅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了,学生掌握了分数的含义,而且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取知识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各种形式的练习,也使学生感悟到每个分数中分子与分母的含义,正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总之,作为战斗在第一线的教师,我们既要认真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使自己的头脑中充满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同时也应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把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方法与过程、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结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ffaf4ead6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3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