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庄子的角度看庄子的生死观

2023-05-04 13:35: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庄子的角度看庄子的生死观》,欢迎阅读!
庄子,生死观,角度



从庄子的角度看庄子的生死观

[摘要] 本文就《庄子》内篇文字探讨庄子对生与死的看法,力求摈弃外来思想影响,从内在心理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庄周认为生死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应该顺其自然的接受,而不应该好生恶死。



[关键词] 庄子 内篇 生死观 自然

庄周给我们留下的影响比他的生命要长远,后世千年一直都众说纷纭,庄周的生命已经结束,可是关于他的传说一直在时空中存在。我们只能从《庄子》一书中窥得他的思想,仁者见仁,有人说庄子认为生死只不过是一个生命形态的变化(《于丹心得》),但是从《庄子》全书来看毕竟有他人的思想夹杂其中,所以本文的作者仅就内篇文字来解读庄子的生死观念,力求最真实的解读庄子的思想。



一、自然的存在——

庄子用故事来阐述自己的思想,他用了两件事情来告诉我们什么是他心中的”: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 :“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天生形体与常人不一样的右师坦然面对自己形体的异常,“天也,非人也。人无法决定自己的生命形式,我们只能接受生命的存在。上天给予右师与众不同的外形,可是上天同样给予右师生存的权利,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人能做到就只有安然接受。面对上天赐予的生命,庄子很实际的提出了一种比较的观点:虽然辛劳,但是比起在牢笼里的生活,野鸡是绝对不会愿意到牢笼里生活的。也就是说面对上天赐予的生命,要顺其自然才是生命的真正意义。人的生不是由人自己决定的,庄子的思想里,“是决定,到底是什么呢?庄子的一生里都在思索,但是他也不能给一个明确的答案,只能以自己的思维去表达。首先就是天命不能改变,而只能去承受。无论得多么艰难,人们都只能承受。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弗得也。父母岂欲吾贫哉?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私贫我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在故事叙述中庄子借子桑的口表达了自己对的思考。贫穷的生存环境是天给予的呢?还是命给予的呢?思索的最后结果是至此极者,命也。庄子并没有提出去改变这样的人生,仅仅只是思考。无论是寓言里的野鸡,还是故事里的子桑,作为庄子寓言的主体,尽管生存艰难,但是都不会去改变生存的环境和生存的方式。



所以生的内涵就是,顺应天命的活着。

活着是精神追求的物质基础,所以庄子提出要养生”,养生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的长寿,而是顺应天命的活着。看看坐忘之人列子”,在经历了老师壶子的教导后为其妻爨,食豕如食人。于事无与亲,雕琢复朴,块然独以其形立。纷而封,一以是终。这就是庄子倡导的的方式——顺其自然的生活着。






二、自然的消失——

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齐物论》)热爱生命的庄子也在努力的去思考的存在意义,但是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庄子自己并没有没有经历过死亡,他只能猜测并提出:死亡的人会不会后悔活着的时候呢?在这里庄子只是在猜测对生死的态度,并不是对死亡的诠释。而在内篇最后一篇《应帝王》的最后一篇寓言: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寓言结束了,告诉我们浑沌死”,“死亡在庄子的内心深处就是生命形式的结束,实体的消失,这个本体生命从此不再存在于现实世界。庄子在这里没有怀疑,只是陈述事实。死亡是消失,那么庄子认为死亡是怎么产生的呢?浑沌的死亡原因是因为被凿了七窍,违背了它的自然生存。也就是说:逆天而行就会死。很明显,庄子不能接受这样的死,逆天而亡的行为成为庄子批判的对象。



有人认为庄子的梦蝶是死亡的另类形式,庄子在《齐物论》最后说的那段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让很多人都以为庄子是在指代生死一体”,梦里梦外就是生死的关系。可是笔者看梦,看到的是庄子内心的物我两忘”,根本与死无关。因为庄子强调的梦,是依附于的基本条件产生的,没有生命的存在就没有的存在。死亡是生命的消失,如果庄子说的梦蝶是梦的话,那么庄子所说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中的庄子蝴蝶就不可能存在实体了,因为实体是生命,如果说生死同一,则不会有物化一说。所以,庄子对死亡的看法一直很简单,死亡就是自然肉体的消失,生命的结束。没有第二个意义。



那么死亡的生命里的精神世界是否也随着死亡一起消失了呢?庄子提出了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实体消失了,生命消失了,但是精神会与火一样有其他的实体传递着。而事实也证明了庄子观念的正确,他老人家说的这个道理至今流传着。因为生命生生不息,思想代代传承,所以生与死不再是决定思想的主要因素,“绝迹易,无行地难人们传承着前人的精神精华的同时也留下了自己的思,于是《庄子》有了外篇,于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解释《庄子》去看待庄子。



三、自然的融合——庄子的生死观

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怀瑾先生在《《庄子》讲记:大宗师——安时而处顺》中诙谐的解释:“子祀”“”“子犁”“子来四人在一起讲,他们用人体来做比喻,谁能够把虚无当头,把生命当作脊背,把死亡当作屁股,换句话讲,一个人随时在空灵之中,活着无所谓,就那么活着, 死了就把身体丢下来,像拉一堆大便在地方一样。如果世上有一个人能够懂,活着同死亡是一体,是道的一个过程一个现象的这个道理,那我们就可以同他做朋友了。①南怀瑾先生的讲解里谈到了活着和死亡是道的一个过程、一个现”,笔者认为活着和死亡是一样的自然现象”,是同属于里面的现象。道是庄子一生追求的精神境界。但是庄子没有任何一个字说过他是超越生死的,从《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0604ac851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b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