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唐诗之路”

2022-07-28 16:17: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运河“唐诗之路”》,欢迎阅读!
之路,运河,唐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运河唐诗之路

作者:范雅君

来源:《文化交流》2014年第06

唐诗之路的概念是在1984年出现的,后来有人提出,唐诗之路除了浙东一条,还有浙西一条。唐诗之路有过定义:对唐诗特色的形成起了载体作用的,具有代表性的一条道路。有大量的风望甚高而格调多样的唐代诗人游弋歌咏于此,这一地区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唐诗有着整体性的渊源关系。

唐诗之路的概念可以跳出浙东、浙西两条路线,扩展至他处。唐代的大运河也留下了许多诗人的题咏,他们将其审美情趣和时代心理不断积淀于大运河及其沿岸的风光中,成就了大运河独特的人文景观。因此,大运河也可说是一条意蕴丰富的唐诗之路 唐诗中的运河风光

在唐诗中可以领略运河的风光。郭行在《早行》中写到:早行星尚在,数里未天明。不辨云林色,空闻风水声。月从山上落,河入斗间横。渐至重门外,依稀见洛城。诗人出发时,天色未明,残星冷月当空,空旷的河面上只有风声和水声。随着月亮的隐落,朝阳的升起,洛阳城渐渐展现出轮廓。相似的意境还有:水气清晓阴,滩声隐川雾。(萧颖士《舟中遇陆棣兄西归,数日得广陵二三子书,知迟晚次沙垫西岸作》)

日出之后的运河又是另一番景象,杜牧的《赴京初入汴口,晓景即事,先寄兵部李郎中》描绘了清晨汴水入淮处的景象:樯形栉栉斜,浪态迤迤好。初旭红可染,明河澹如扫。泽阔鸟来迟,村饥人语早。露蔓虫丝多,风蒲燕雏老。秋思高萧萧,客愁长袅袅。因怀京洛间,宦游何戚草。早晨的运河上船行往来,在水面上划出了延绵的水纹。初升的红日,光洁如扫的运河水面,还有路上的鸟、人、虫、燕,构成了一幅清新怡人的汴口晓景图。

当然,不是所有的运河之旅都如此惬意,汴水流经睢阳时,有人路遇凶险:出浦风渐恶,傍滩舟欲横。大河喷东注,群动皆窅冥。白雾鱼龙气,黑云牛马形。苍茫迷所失,危安惧暂宁。船靠近险滩时,几乎横了过来。河水喷射般地向东狂奔,成群的漩涡深不见底,湖面的白雾,低垂的乌云,河上一片苍茫,看不到前进的方向,让人心惊胆战。

运河的傍晚是来往旅人分别与重逢的时刻。昨晚南行楚,今朝北溯河。客愁能几日,乡路渐无多。晴景摇津树,春风起棹歌。长淮亦已尽,宁复畏潮波。(崔颢《晚入汴水》)游子离家,河岸两旁摇曳的树木,还有春风中隐隐传来的棹歌,都在诉说着诗人心中的思乡不能归之情。也有人久别归乡,心情激动:长风起秋色,细雨含落晖。夕鸟向林去,晚帆相逐飞。虫声出乱草,水气薄行衣。一别故乡道,悠悠今始归。晚秋运河上,秋风、细雨、夕阳,这些能够撩起人乡思的景色,因为诗人心中欢快,带上了活泼灵动的色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0951ac1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2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