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一)教学设计教案

2022-10-07 05:06:0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一)教学设计教案》,欢迎阅读!
识字,下册,教学设计,教案,语文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教学设计教案 目录

1《神州谣》教学设计教案 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案 3“贝”的故事》教学设计教案 4《中国美食》教学设计教案

1神州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字经的韵律美。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引领孩子感悟学习汉字和课文的方法。 通过多种方式的读,感受三字经的韵律美,对祖国的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热爱祖国的感情,感受三字经的韵律美。 教学重点:

学文中认识本课生字,掌握“夕、与”等字的写法。 教学难点:

感受汉字的鲜活生命,准确领悟字义,把复杂的字形形象化、简单化的记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教学方法:

引导法谈话法朗读法讲解法自主探究学习等 课型、课时: 新授课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让学生诵读《三字经》

2、我们都知道,三字经是古代的一种蒙学读本,语言简练,有韵律感。有个作家也采用三字经的形式,三个字三个字一块儿写成了一篇现代三字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板书:神州谣。齐读课题。

3、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字 师:瞧,这是什么? 生:(中国地图) 师:它像什么? 生:(一只大公鸡)

师:我们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祖国妈妈还有许多响亮的名字。

课件出示:“神州”“华夏”


4、师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其他名字的由来:神州、九州、华夏、中华

华夏:早在公元前21世纪时,我国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历经夏、商、周三个王朝,逐渐形成华夏民族。后来,人们就用“华夏”来作为中国的别称。

神州:大禹治水以后,曾把中国划为九州,并指点名山、大川作为各州疆界,所以后世相沿称中国为“九州”,又因为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是个礼仪之邦,所以称为神州。 全班再次齐读俩词。 二、识字认字、探究方法。 1、自由的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读清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2、生自由读课文

3、老师检查你们昨晚回家预习的情况。

4、请小老师带读。齐读。男生、女生读。玩游戏开火车读。 5、加大难度,去掉拼音再读。单个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6、记住生字有四种好方法。 第一、在生活中识字。

第二、用换一换的方法,也就是加一加、减一减、熟字换偏旁。 第三、编字谜口诀或故事识字。


第四、联系具体事物识字。

这么多字宝宝,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呢? 三、课文中读生字。 1、学生齐读。 2、师生对读。 四、指导书写。

1、在9个要求写的字里面,有两个字比较难写。“民族”二字。 2、首先看到“民”字,在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第五笔是斜钩。民:字形特点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要呈弓形,尽量舒展。 3、对照田字格,写“族”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矢字。 4、书写“族”字。 5、生书写,师巡检,展示。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孩子们去过祖国的哪些地方?你们觉得这些地方美吗?

师:是啊,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不只有珠峰,还有黄山、黄河、长江等许多秀丽的景色,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吧!同学们要边看边想课文。


(放多媒体)我们的祖国美吗?(美) 那我们一起美美的把课文读一读吧! 二、细读课文,加深理解。

1、出示课文第一句“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可入画。 (1)自读。

(2)说说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祖国很美) (3)指导学生朗读。 2、学习第二小节。

(1)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游览一下祖国几处著名的山川。 (2)课件出示“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图片。

(3)引导观察图片,说说每个地方的特点,相机出示第二句: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

(4)结合图片交流识记“奔、涌、长、耸”的特点。“涌”是形声字,字义与水有关,可以与“勇”比较识记;“耸”字可用会意法结合图片联想识记。

(5)结合中国地图,了解“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地理位置,然后边诵读边体会祖国山川的壮美。 3、学习第三小节。

(1)观察地图,认识台湾岛,引导认识台湾岛与大陆的地理关系,告诉学生台湾虽然与大陆隔着台湾海峡,但自古以来它都是祖国的一部分。 (2)出示第三句“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理解句意。 4、第四小节。


(1)谈话:我们属于哪个民族?你知道祖国大家庭中一共有多少个民族?你还知道哪些?

(2)课件展示,让学生观看各民族情谊浓浓、奋发图强的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3)学生交流感受。 三、拓展延伸。 1、读一读

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神州大地巍巍中华 家庭和睦民族团结奋发图强只争朝夕 2、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3、再次体会华夏子孙团结向上的精神。 四、总结

1、神州大地,山川壮丽,黄河长江,奔涌不息,宝岛台湾,隔海相望,真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2、问:同学们都是祖国的小朋友,我们能为祖国做些什么呢? 3、全班有感情朗诵全文。 五、作业布置

1、再读课文,背诵课文。 2、搜集中华民族团结图强的故事。

板书设计

神州谣


神州大地,山川壮丽; 黄河长江,奔涌不息; 宝岛台湾,隔海相望; 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2.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掌握多音字“传、重、会、当” 2.增强学生对各个传统节日的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引领孩子感悟学习汉字和课文的方法。 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和解读课文深化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各个传统节日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掌握生字,理解课文,熟知文中出现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2.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难点:


加深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准备:

1.搜集我国各个传统节日的习俗。 2.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谈话法朗读法讲解法自主探究学习等 课型、课时: 新授课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说说对自己知道的我国传统节日及其习俗,引入课题。

2.出示课件上有关节日的图片或视频。 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新字。 3.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用生字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5.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分层地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指名学生朗读。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句话(一个句号为一句)?几个节日?

2)课文共讲了哪几个节日? 3)每个节日都是怎样庆祝的?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本文一共有8句话,共7个节日。

2)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和课文讲述,如春节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看花灯、吃元宵。 四、总结,拓展。

学生畅谈本课学习所得。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检查生字听写和背诵。 1.听写生字、新词。 2.抽背课文。 3.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课外拓展。

1、让学生齐读课文。

2、学习传统节日中的风俗习惯及中国的传统文化 出示: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1)画出句子中春节的活动。(贴窗花 放鞭炮)

2)春节里还会有哪些活动?(守岁、贴对联、拜年…… 出示: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1)元宵节的风俗有:吃汤圆,看花灯,猜灯谜。 2人如潮是什么意思?

出示: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1)讲述清明节的习俗,及先人墓前去祭扫所表示的含义。 2)补充古诗《清明》来理解这一句内容。 出示: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

1)请同学讲述端午节的来历,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2粽子艾香满堂飘从这句话你看出了什么?(端午要吃粽子,插艾草)

3)总结:端午的习俗有赛龙舟,吃咸鸭蛋、粽子,插艾草,喝


雄黄酒……

出示: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1)播放牛郎织女的动画片,讲述七夕的来历,以及七夕节为什么又叫乞巧节。

2)理解会鹊桥的意思。 3)拓展:牛郎星和织女星的知识。

出示: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1)中秋节的风俗:吃月饼,赏月。

2)为什么中秋节的时候我们要回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合家团圆)

3)拓展:中秋节的时候月亮为什么是圆的? 出示: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1)为什么叫做重阳节?

2)重阳节有习俗有哪些?(踏秋、赏菊、登高) 3要敬老这句话怎么理解

出示: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春节是全家团圆的节日,今天学习的这么多传统节日还有哪一个节日也是全家团圆的节日?(中秋节) 三、总结 1.总结全文。

2.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包括生字词,几个传统节日及其习俗起源等。


四、作业布置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课后同学去搜集资料,看看每个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特色吧。

板书设计

传统节日

春节(正月初一) 元宵节(正月十五) 清明节(公历44号—6日)

端午节(五月初五) 七夕(七月初七) 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





3“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会认甲、骨16个生字,会写贝、壳、甲、骨四个汉字,掌


握多音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字的起源、作用,以及字形字义,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

3、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重难点:

1、识记字词,了解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的特点。 2、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用具:班班通,课件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 1、师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贝壳,师:什么样的贝壳?练习短语2出示图片,教写贝、,师示范指导,学生书空,练习书写,师生评议。3、这些贝壳都是从哪儿来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课,板书:3“的故

整体感知,学习课文内容。 1、出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默读,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讲的什么?2老师问:这篇课文几个自然段?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认识它。3、请大声自由读课文。出示课件图片,读句子。师说:看来大家没有白读,要想读懂文章,我们就要先认识生字。

学习要认识的生字 1、看拼音识字(来看看拼音识字,出示课


件,同桌问可认识?是怎么记住它们的。2、齐读生字。3、复试重点字,类、漂、随、易、损、赚、赔4、出示反义词,赚——5、识字游戏《摘苹果》6、词语句子练习。

认识甲骨文 1、出示图片,老师问:图上画的什么?字的演变过程。板书:甲骨文老师小结:这个字穿越了3000多年的历史,到今天依然能够认出来,汉字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源头,它的流传演变,记录着中国漫长的文化历史。2探究甲骨文,(殷朝和周朝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内容多为占卜记录,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过来的。3教写甲、两个汉字,师示范指导,学生练习,师生评议。4、出示课外甲骨文生字。5出示,第一自然段内容齐读。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出示要求,带着问题默读。2、找学生回答问题,出示关键词,板书:饰品,钱币3、用上因为——所以说句。4、探究饰品,欣赏饰品和钱币。5、出示用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赚、赔、购、贫、货。6、出示第二自然段内容齐读。

拓展延伸: 1铜镜两个形声字都带金字旁,它们都与什么有关?体现了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2字带字旁,它与什么有关?3出示课件,木字旁与树木有关,心字底与心理活动有关。

课后作业: 1请你写几个带有金字旁,王字旁,贝字旁的字。2、你还知道哪些形旁表义的字,找出同偏旁的字,想想和什么有


关?

板书设计: 3“的故事

甲骨文贝 篆字贝 楷书贝

饰品 钱币





4中国美食



【教学目标】

1.会认“菠、煎”等16个生字,会写“烧、茄”等9个生字。 2.读准文中美食,了解食物的制作方法。

3.通过对美食文化的了解,激发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读准词语。了解食物的制作方法,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 2.继续了解生字中形旁表义的特点。

【教学难点】

由图片和文字感受中国美食的丰富和中国美食文化的深厚,激发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片段让学生欣赏。 2.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短片,你有什么感受?

3.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中国美食的世界,领略中国美食文化的魅力。


4.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中国美食) 二、读认生字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自读课文3遍,想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小组交流你的感受。 出示自读要求:

第一遍: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第二遍:边读边想词语的意思,在不明白的词语旁边打上问号。 第三遍:把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

3.出示会认的词语,检查自读情况。共分两组,自读,轮读。 菠煎腐茄烤煮爆炖 蘑菇蒸饺炸酱粥蛋 注音读,读准声调。

4.小组学习。利用归类识字法给汉字归类。 火+乍=(炸)艹+姑=(菇) 火+考=(烤)饣+交=(饺) 艹+磨=(蘑)火+暴=(爆) 5.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读。 菠菜香煎豆腐红烧茄子烤鸭水煮鱼葱爆 炖蘑菇蒸饺炸酱面小米粥蛋炒饭 三、读中悟情读中积累

1.读法指导:小朋友,刚才我们只是粗略地了解了一下中国美食,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中国美食和烹调方法,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课文。

2.逐行指导:全班交流,先指名说、读,接着通过课文插图或音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再读。必要时教师可作示范。

指导重点:

1)第一行:凉拌菠菜香煎豆腐红烧茄子(课件出示:文字、插图) ①这些中国美食用到了哪些烹调方法?

(这些中国美食用到了“凉拌、煎、红烧”的烹调方法。 ②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红烧”的烹调方法。

(红烧:中国美食中烹调方法的一种,把肉、鱼等加油、糖略炒,并加酱


油等佐料,焖熟使呈黑红色。

③说一说:你熟悉的食物中,还有哪些也用到以上这些烹调方法? (凉拌黄瓜、煎油饼、红烧肉)

2)第二行:烤鸭、水煮鱼(课件出示:文字、插图) ①这两种中国美食又用到了什么烹调方法? (这些中国美食用到了“烤、煮”的烹调方法。 ②说一说:这两种烹调方法的具体做法。

烤是把食物原料放在烤炉中利用辐射热使之成熟的一种烹饪方法;煮是把主料放于多量的汤汁或清水中,先用大火烧开,再用中火或小火慢慢煮熟的一种烹调方法。

③说一说:你熟悉的食物中,还有哪些也用到以上这些烹调方法? (比如说“烤全羊”“水煮花生”等。

3)第三行:葱爆羊肉小鸡炖蘑菇(课件出示:文字、插图) 这两种美食用到了什么烹调方法?(爆、炖) 了解“爆”“炖”的烹调方法。

爆就是急、速、烈的意思,加热时间极短,烹制出的菜肴脆嫩鲜爽。爆法主要用于烹制脆性,韧性原料,如肚子、鸡肫、鸭肫、鸡鸭肉、瘦猪肉、牛羊肉等。常用的爆法主要为:油爆、葱爆、酱爆等。

炖和烧相似,所不同的是炖制菜的汤汁比烧菜的多。炖先用葱、姜炝锅,再冲入汤或水,烧开后下主料,先大火烧开,再小火慢炖。炖菜的主料要求软烂,一般是咸鲜味。

4)第四行:蒸饺炸酱面小米粥蛋炒饭。(课件出示:文字、插图) 这里又用到了什么烹调方法?(蒸、炸、炒)

这三种烹调方法,比较常见,家里人一般用这些方法制作什么家常菜? (蒸馒头、蒸包子、炸丸子、炒土豆丝)

4.指导停顿。词与词之间停顿较短,做到声断气不断。行与行之间停顿长一些,做到气断情不断。自读体会。

5.练读全文。注意停顿、语速和语调的变化。自读,互读。反馈指导,推选优秀者到前面配乐朗读。

6.当堂背诵。学生诵读韵文,边诵读边想象,达到熟记积累,当堂背诵。 四、总结全文


1.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的中国美食,说一说运用了哪些烹调方法? 本文共介绍了11种烹调方法:凉拌、煎、烧、烤、煮、爆、炖、蒸、炸、熬、炒。

2.说一说:你最喜欢的中国美食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最喜欢吃的美味佳肴是什么。 五、学写生字

1.课件出示“烧、茄、烤、鸭、肉、鸡、蛋、炒、饭”等9个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2.指导书写。

1)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写,注意笔顺。重点讲解: ①烧:“火”字做偏旁时捺改点,右上“戈”不加点。 ②烤:“考”字最后不要多写一横,和“与”字作比较。 ③蛋:“疋”的撇捺舒展,“虫”稍小。

3)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巩固生字:抄写今天学的9个生字。 六、拓展延伸

你的家乡有哪些美食?选一种和大家讲一讲这种美食的制作方法或味道、点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095c5f887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