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中原的历史典故

2022-12-21 09:01: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问鼎中原的历史典故》,欢迎阅读!
历史典故,中原,问鼎

问鼎中原的历史典故



问鼎中原(拼音:wèn dǐng zhōng yuá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左丘明《左传·宣公三年》

问鼎中原(鼎:古代一种三足或四足两耳的器皿,禹铸九鼎,夏、商、周三代视为传国之宝,为得天下者所据有。中原:黄河中下游地区,泛指中国)原指楚王问鼎,有取而代周之意。后用于比喻有夺取国家政权的野心。动宾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一、成语出处

1.先秦·左丘明《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问鼎中原” 二、成语故事

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为得天下者所据有。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借伐陆浑之戎(今河南嵩县东北),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首都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

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实力雄厚、图霸天下的楚庄王见了王孙满,询问九鼎大小轻重。王孙满听出了弦外之音,答道:“九鼎的大小轻重在乎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自身。”楚庄王见王孙满拒绝了他,就夸耀楚国的军事力量加以威胁,说道:“你不要自恃有九鼎,光我们楚国士兵在战场上折断的敌人的戈尖矛头,就足以铸成九鼎。面对雄视北方、倨傲少礼的楚庄王,善辩的王孙满进行了巧妙的反驳,



1


他先绕开楚庄王的话锋,大谈九鼎制作的年代和传承的经过,他说:“大禹统治天下,天下九州,每州都送来出产的青铜,铸成了九鼎,象征整个天下。夏桀无道,鼎就迁到商朝;过了六百年,商纣暴虐,鼎又迁到了周朝。可见,只要有德义,鼎虽小也很重,重得很难搬得走;如果没有德义,鼎虽大也很轻,轻得很容易失去它。从周成王把鼎安放在郏鄏那算起,已经传了三十代,七百年。最后又说:“周室虽然衰微了,但是天命还没有完,还不到被人取代的时候,所以宝鼎的轻重,你还是不要打听了吧。听了王孙满义正词严的一席话,楚庄王打消了非分之想。他也自知还没有取代周室的实力,于是偃旗息鼓,告辞而去。

三、成语寓意

自从楚庄王率军进军中原,并于中原“问鼎之小大轻重”以后,人们便将中原之外的政治和军事势力觊觎中原的疆土财物,统称之为“问鼎中原”。中国从夏商周开始,王朝的更迭便成为常态,各个朝代“你方唱罢我登场”逐鹿问鼎的金戈铁马、猎猎旌旗让人目不暇接,而无论最终那方成功夺取天下,其最重要的因素无一不是有德,与有鼎无鼎并无太大关系。

四、成语运用

“问鼎中原”原指楚王问鼎,有取而代周之意。后用于比喻有夺取国家政权的野心。动宾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1.作家·冯至《伍子胥》“既无人想到祖先在往日坐着柴木的车、穿着蓝缕不能蔽体的衣服,跋涉在荆山的草莽里的那种艰苦的精神,也无人怀念起后来并吞汉川诸小邦,西御巴人,北伐陆浑,问鼎中原的那种雄浑的气魄。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108a75ff2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1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