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2022-04-26 22:10: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欢迎阅读!
陵城,相见欢,西楼



富贵公子家国仇

——从《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看时代变迁对诗人命运的影响 安徽省阜阳市第九中学 周启亮 教材分析

本诗是人教2011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的一首课外诵读诗歌,是宋代词人朱敦儒所写的一首词。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已经学习了一部分古诗词,对于唐诗宋词已经熟悉了,但是学习还仅仅限于记忆背诵,还没有学习进一步探究,为了引起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学习兴趣,我打算在记忆背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时代变迁对诗人命运的影响。 教学目标 1、学会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诗歌。

2、学习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3、体会作者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 4、理解时代变迁对诗人命运的影响。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时代变迁对诗人命运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欣赏了李煜的《相见欢》李煜在词中抒发了强烈的亡国之痛和对故国的思恋。今天,我们再学习以前学习的诗歌有山水田园诗,也有送别诗,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边塞诗,请看李益的一首《相见欢》 二、明确学习目标

1、学会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诗歌。

2、学习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3、体会作者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 4、理解时代变迁对诗人命运的影响。 三、指导吟读,读出韵律之美 1、学生自读无标点的全诗,重音、节奏、语气、语调、感情。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2、检查个别学生朗读效果并给予评价和指导。 3、教师范读或带领学生听读。

4、学生再读,要求读顺,读出感情和韵味。 5、学生齐读,读出韵律之美。 四、品味画面之美

1、学生自主学习有关注释。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簪缨(zān yīng: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收:收复国土。 倩:请。 2、试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词中的画面。

提示:可结合“西楼 清秋 夕阳 ”等词语进行体会描述。 五、品味词中之情 1、咬文嚼字品一品:词中哪个字或词能表达情感?请说明理由。(小组合作做批注) 2、学生展示并有感情地朗读。 3、教师总结。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六、知人论世 1、介绍作者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河南洛阳人,人称岩壑老人、洛阳遗民、伊川老


人、洛川先生、少室山人等。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朱敦儒家境优越,以清高自许,颇有西晋名士风度。一直生活在山水、醇酒、诗歌与美人之间。那时他已有“词俊”之誉。“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2、了解写作背景

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3、补充诗词

《鹧鸪天》 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 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七、富贵公子家国仇

朱敦儒在渡江之前的四十七年的生涯之中,完全是以一个风流名士的身份存在的。他是官宦子弟,父祖的官阶虽然不高,家境却十分富裕,有足够的经济来源支持他放浪诗酒之间。 靖康之变使朱敦儒从潇洒不羁的富贵公子沦落为天涯漂泊的难民。时代的巨变给当时人带来的苦难是如此之深,完全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朱敦儒的后期作品里,确实很容易感受到一种出尘脱俗的气质,即使在南奔流离之际,他想的也是“放船千里凌波去”,避难时尚有浩然高举之想,只是国破家亡的大形势,终于使留恋尘外意趣的逸士,也将目光投向了这个苦难的人间。“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相见欢》为国忧,为国谋,不觉怆然涕下,情调是悲凉的,也是雄浑的。 八、举一反三

你知道哪些诗人或作家也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了命运及创作风格,举例说说。 九、荡气回肠再次读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十、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全词。

2、阅读李清照《如梦令》和《声声慢》,体会其中的感情变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1bd1c02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e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