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拓展阅读 《回乡偶书》(其二)

2023-03-03 11:31:0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两首拓展阅读 《回乡偶书》(其二)》,欢迎阅读!
回乡,古诗,其二,拓展,阅读



回乡偶书(二)

时间:2003-11-23

这是今年春节(2003年初)回妈妈老家的随笔,和第一篇相隔一年。

和爸爸的老家浙江绍兴农村比起来,妈妈老家的村子显得萧条和晦暗,或许是因为冬天,或许是那里确实缺少些生气。 最早是妈妈先提出来回山东,临到头她也不太想来,问我的意思,我说既然有时间,还是来看一看的好,上一次已经是六年.年初二晚上我们上了去潍坊的火车,早上6点多钟到的潍坊,又换乘出租车到姥姥家,天刚刚亮,不到8.全家人——姥,舅舅,舅妈(我和弟弟都叫她大姨)和表弟——都已经起来招呼我们休息。大人都没有什么变化,表弟92年生人,如今已经是个有漂亮眼睛的小男孩了,见了我们有些害羞,但是并不躲。

村子和家里没有什么变化,甚至看不出房子又比从前变得老旧,也看不出有什么新建筑。土路,土墙,土炕,土灶台,压水井,院子外面堆着秸秆和木料,大门边上拴着大牲口,奶牛或者黄牛,小一点的牲口就任它们乱跑,狗叫声比从前少了些。灶台上供灶神——张年画上面画灶神下面写着黄历,正厅里面供着财神——也是一张年画,中间是财神和童子,两边画着八仙,和从前一样。老香炉不知用了多少年了,里面堆当年的小麦,上面插线香,烧完了随手换。

供品还是一样,切好的油条青菜放在碟子里,小米和红枣放在碗里。样子都一样,我觉得家里人并不在乎那些神灵,只是习惯问题才又年年供上,香没了也没有人及时换,我觉得好玩才每次都去点上新的。村里其他人家也都供财神灶神,有的家里还有送子观音,也是习惯性的供奉而已,好像神明只是没有家的客人,主人留着一同过年的。

家里很冷,妈妈受不了,为了我们来,又借了一个炉子,我和爸爸弟弟轮番在上面烤馒头红薯土豆。电视只能收到三个台,中央台都没有。晚上的时间特别长,闲着无事就翻旧书,另外也和舅妈聊天。

舅妈是村干部,三年都没有开支了。去外地开会的花费还要自己出,年前收农业税收了一个多月,还气病了,但还是很尽心的。那个村子一千多人,今年农业税收了十八万,和人均收入比起来不算太多。去年年景还好,上报的是年人均收3000多,扣除水分仍然有两千左右,农村里面生活费低,这么一年下来一户人家若没有大变故或大建设也可以积下几千块。姥姥家四口人,今年总收入5400,算是少的。

光靠种麦子玉米是赚不到什么的,今年三亩麦子,打下三千斤,收购价只有五毛四一斤,扣去农药化肥灌溉,只收到540,比起往年还有赔钱的时候还算可以了。麦子之后还有一季玉米,卖的时候不是最好,也还可以。现在不再收公粮,所有的税都要现钱,农业税按土地计算,每亩地70。舅妈想着怎么多赚一些,表弟就要上中学,以后十年间将大笔用钱,没有五万下不来。

这里人均地三亩多,土质好,交通便利,单从种植上打主意也很有潜力。现在上面要求农村改变单一的种植结构,现在村子里各色果树都有,要显效需要等个三五年。村子里今年收入高的农户一般是靠养殖,牛羊或者鸡鸭,一头羊可以买五六百,养个五六头,一年数目就可以翻倍。母牛一年可以生一两头牛犊,当年的牛犊可以卖到近一千,如果是奶牛犊会更高,销路是不愁的。也有靠种植起家的,多是和企业签订合同,公司提供种子和种植方法,收成后收购。

我问舅妈明年能不能种药草,舅妈说想过,这里一般的药草都能种,还可以搞一些粗加工比如说晒制等等。也可以种花卉蔬菜和树苗,也可以种植牧草同时养牛羊。邻近的村子里面这些都有人尝试过,收入都不错,因为销路都稳定。别的村子里面有别的出路,光景都比这里好,但是吃子孙饭,把石墨矿矿石卖给日本公司。

难处一般是在技术、规模和信息上,技术水平太低,作物达不到要求只能贱卖,那样就种什么赔什么。以今年北方热销的冬枣为例,上等冬枣可以卖到20一斤还抢手,低等的只有几块钱还卖不出。上等供出口的洋葱80一斤,而不到规格的根本不要。再就是种植面积太小,成不了规模,三五十亩的产量公司不愿意来收购,村子里面只有葡萄一项是超过百亩的。同是山东省很多地方已经有上规模的蔬菜种植基地,有人自费去学习技术,回来免费给村人传授技艺,种植上了规模成本也会降下来,但在那个村子,人们并不具有合作意识。我和妈妈说过种牧草养羊是条出路,妈妈说是不错,但这里的人性不好,有人会给草里偷下农药药死你的羊。偷抢作物尤其是水果的现象就更多,必须有专人看守。还有就是这里信息比较闭塞,电视和书报上的消息一般都晚个几拍,等到听到看到再去跟风很容易赔,农产品每年价格变化还是很剧烈的。村里没有电脑,虽然知道可以上网查消息也没有办法。

还有一条路就是打工,不止是去城里县里,还可以在社办企业打工,好的一个月可以有六七百,和在县城打工的差不多了。这里企业不少,差不多每个村都有,好坏不一。舅舅半年来在一处打工,居然需要预交两千押金,目前总共挣到的工资一千还未足,不知道以后押金会不会退还。出外的多是青壮男子,20上下最多,一般到了二十二三就回来结婚,从此不再走。






有明显变化的是村子里的计划生育,现在工作非常好作,一个是观念变化,一个是养孩子成本高。未婚先孕和超生要重罚,但一两年里一个没有。奇怪的是这里的计划对女不对男,男人到了法定年龄就可以结婚,女人是必须过23,若是晚育,还有优惠政策,所以结婚的人很多是女大男小。

村子所属的平度市在全国百强县里排名第四十二,这个村子算是中等水平,应该是北方一个中等偏上的村子了。但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人还像从前一样憧憬城市生活,家里出一个城市人仍然是荣耀的。而教育这条路对农民而言似乎也越来越窄,考上的比例比起城里是更低,就算考上,教育费用对他们也更难筹集。一个孩子在大学一年的花销近万,差不多要花掉一个家里一年多的收入。光靠在农村守着难以有大作为,农产品涨落,牲畜疫病和意外很容易就可以摧毁几年的成果,看病很花钱,很多人宁愿多走路去镇上,因为那里更便宜。卫生所的药物一般很贵,还经常不合格,没有效力。 年轻人想要出头似乎还只有考学,现在也许有打工这条路,也许很多农村都是如此。我想很多地方,应该是大部分地方的农民生活远不如这里,没有足够的地,也没有足够的机会。这个人群有9亿,在中国,三代之内没有农民的是少之又少,可是农民的声音却还是很弱,还是处在社会的底层,或许会比一些城里的下岗工人好些,可是他们又不像城里人可以有最低限度的社会保障。生为农民,若不能脱离农村,似乎就命定要更辛苦。就国家发展而言,似乎也更愿意投钱到产值更高的工业等地方,而不是农业。农民的利益,比起市民或者工人的,似乎更容易被忽视,因为农民老实不会出事,因为农民没有自己利益的代言人,因为农民没有势力,没有钱。这一次我想到了命运,也许命中注定对于他们不是迷信,而是很广泛的现实。爸爸妈妈都是农民子弟,他们提起农村应该有庆幸,庆幸自己出来了,还有同情,多少也会有轻视,有时候听他们的话觉得难怪那些人会受穷,农民其实并不都忠厚,也并不都勤劳,可是看他们的环境又能要求什么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1be0f6f6a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8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