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自然环境第一课时教案

2024-01-27 16:22:3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亚洲自然环境第一课时教案》,欢迎阅读!
亚洲,自然环境,课时,教案

第二节 自然环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要了解一个大洲,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河流及气候等方面的自然地理特征。接下来我们了解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一、地形特征

教师方法引领:地形特征从两方面来分析主要的地形类型(阅读区域的地形图或等高线地形图) 地势特征(阅读区域的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活动一:

以亚洲为例:看图6.8,亚洲地形图,初看地形图,给我们的感觉是地理事物名称众多。我们分类了解: 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群岛:日本群岛、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

高原: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 山地: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东西伯利亚山地 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恒河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以上内容,大部分学生不了解,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带领进行多次指图训练)

教师方法引领:如何判定主要的地形类型:看比例较大的颜色,根据分层设色表读海拔,判定; 看主要地形区的面积,判定。 学生判读:亚洲主要的地形类型 活动二

教师方法引领:如何判定地势特征:看颜色,读海拔,判定地势高低;根据地形(区)的分布判定。 学生判读:亚洲地势特征 高, 低。


活动三

教师方法引领: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判定地势特征,地形剖面图

学生判读:根据亚洲沿30°N地形剖面图判定:地势特征: 低。 根据亚洲沿90°E 地形剖面图判定:地势特征: 低。 综上所述:亚洲总体地势特征: 低。 教师小结:亚洲地形特征: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四周低。 转折:亚洲地势特征,有点像倒扣着的碗,对河流流向产生怎样的影响? 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主要河流及流向 活动四

学生活动,根据地图,验证推测:

自西向东注入 ,例如: 等: 注入北冰洋,例如 等: 自北向南注入 ,例如: 等:

综上所述,亚洲的河流大多发源于 ,呈 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学以致用,举一反三:阅读北美洲地形图,判读北美洲地形特征。 板书设计 亚洲自然环境

1. 地形特征:以高原和山地为主,中部高,四周低。

2. 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地区,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反思:根据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安排了两个个环节:①、归纳亚洲的地形、地势、河流的分布特点;教师指导阅读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②、学生参照教师的指导,自主阅读北美洲地形图、沿40°N的地形剖面图,归纳北美洲的地形、地势的分布特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应该学生掌握的不错。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2137e9aa7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2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