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出塞二首

2022-05-08 11:43: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王昌龄《出塞二首》,欢迎阅读!
王昌龄,二首,出塞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讲解

《出塞二首•其一》讲解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原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讲解】

本诗被人们称为:“唐朝七绝之首”。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 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 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 “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 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 卷之作,实不过分。

塞当作求取功名的一种出路。一些大都有边塞生活经历的知识分子, 他们的

以描写边塞生活为主要内容,这就形成了所谓“边塞诗派”。 个流派中的重要成员。

诗从写景入手。“秦时明月汉时关”,皓月当空,照耀着万里边疆的关塞, 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加以修 饰,使意境更加高远,把我们引到了遥远的古代,更引人深思:秦汉以来边防战 争连续不断,一直持续至今,真是拖得太久了 这是从时间上描写边塞的悠久。

面对这样的景象,边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 至死 归的人们。“万里长征人未还”,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这里的“人”, 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也指还在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人未还”,一是说明 防不巩固,二是对士卒表示同情。这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因,后 者是果。这是从秦到汉乃至于唐代,都没有解决的大问题,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四两句就是诗人的回答。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直接抒发了边防士卒巩固边防的愿 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只要有卫青李广那样的名将,敌人的马队就不会度过阴山。

王昌龄是这


这两句写得意在言外。意思就是说:由于朝廷用人不当,使将帅不得其人,才造 了烽火长燃、征人不还的局面。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 表现的 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



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 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 洋溢着 爱国激情。

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 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画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 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 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首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219637c1d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3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