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星:历史社会学的三种分析方法

2023-03-09 08:23: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应星:历史社会学的三种分析方法》,欢迎阅读!
社会学,方法,分析,历史

应星:历史社会学的三种分析方法

本文摘选自刊登在20183期《学海》杂志《略论历史社会学中国的初兴》。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粗略而言,西方学界关于历史社会学有三种基本分析方法。这三种方法在中国学者所做的历 社会学研究中均有所体现。

1、用长时段构建理论模型

这种分析策略强调的是用一个长时段的历史事实来构建解释历史的理论模型。这种方法将重心放在模型和概念本身的构建上,而对史实的复杂性常常尽可能地化约处理。在推崇这种方法的学者看来,虽然因果关系有时可以从经验观察中推论出来,但在社会科学中历史事件的因果机制应该从理论的洞察和宏观机制的分析中获得。西方学界



的代表人物有斯梅尔瑟、沃勒斯坦、蒂利和曼等。前文所述的周雪光、赵鼎新、曹正汉的研究都大体属于这种研究路数。

2、宏观比较历史分析

这种分析策略既不是要建构意旨宏阔的分析模型,也不是对某一历史个案的单独解剖。它关心的是历史个案之间偶然性的关联,这种关联“既较好地将相似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又为其他相似事件的不同结果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用于归纳的条件”。其代表人物有摩尔、


斯考切波和佩杰( Jeffery Paige) 等,其典型路数是美国自1970年代末期开始流行的宏观比较历史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留美学人对这种方法情有独钟。比如,徐晓宏试图用宏观现象学的视角进一步推进比较历史方法。

3、事件社会学

这种分析策略将社会理论的分析锋芒完全隐身在复杂而细微的历史叙事之中,通过对各种路径依赖的、兼具普遍性与偶变性的事件的还原,来理解和揭示韦伯所谓“适合的”因果机制,即在时间上异质性的、在层次上多重性的因果机制。遵循这个研究路数的学者在欧洲远多于美国,其代表人物有E P.汤普森、伯克( Peter Burke) 和福柯等。休厄尔( W Sewell) 称其方法为“事件社会学”。这种分析方法是要把预先存在的结构条件( 文化、社会、人口和经济) 、时机性的条件以及带偶变性的行动策略这三个层面同时展示出来。从某种角度说,它扼要地再现了年鉴学派大师布罗代尔以三种不同的时段为基础所区分出的三类历史: 结构史,与之相连的是对变化极其缓慢的地理、社会和心态结构的长时段研究; 局势史,与之相连的是对几十年内的经济和人口周期的中时段研究; 事件史,与之相连的是对突发政治事件的短时段研究。但是,布罗代尔的史学完全抹掉了事件的重要性,将分析焦点集中在中、长时段尤其是长时段上。而事件社会学则把事件重新放进来———人的行动在事件中可以重新塑造预先存在的结构和局势,结构、局势和事件也因此结合在一个多重的起因世界中。前文所述的应星、周飞舟、孟庆延采取的就是这种分析方法。

尽管上述三种分析方法也存在着交汇融通之处,但它们在方法论的旨趣上还是有相当差异的。这种差异一方面反映了历史学社会学的张力以及社会学中实证主义方法与人文主义方法的张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不同学者对时间的不同理解。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分析方法本身并无绝对的高下优劣之分。或者说,这些方法各有长短。问题的重要性、方法的恰切性和分析的敏锐性才是决定研究水平的关键因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22cc7fa87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1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