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赏析

2022-03-23 02:04: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赏析》,欢迎阅读!
唐诗,赏析

——《越中览古》赏析

“越王勾践破吴归”,以勾践为主语,且前缀“越王”,而谓语为“破”,充分体现出了勾践作为一个胜利者的王者之气。而一个“归”字,又可以使人联想到他志得意满的姿态。胜利者的微笑最多的洋溢在归来的路上。

“战士还家尽锦衣”。在家天下的时代,所有的战利品都是国王的。战士能够尽锦衣,一方面表明了勾践的得意,因得意而大肆悬赏;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战利品之多。战士能够如此,可以想象将领将会如何,作为国君的勾践又获得了什么。这一句实际上从侧面表现了勾践的志得意满之状。

“宫女如花满春殿”。历代帝王几乎无不通过广罗美女来满足自己的占有欲。帝王本质上是一个占有者,占有天下美女是其占有天下的一个重要象征。“宫女如花”表明勾践已开始搜罗天下美女,勾践已开始恢复为一个占有者,与战前的卧薪尝胆相比,其心态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由此我们可以看清勾践仅只是一个复仇者,一个狭隘的复仇者而已。通过复仇获得了自己曾经失去的,剥夺了仇家夫差曾经拥有的。“春殿”之“春”实际上暗示了情欲。情欲是和权利一起成长的,也是和奢侈一块成长的。故这一句实际上指出了勾践卧薪尝胆之后骄奢的生活和重新膨胀的情欲。所以,勾践的胜利是封建王侯的胜利,是私有者的胜利,是狭隘的胜利。

“只今惟有鹧鸪飞”“只今”表明了时间的流逝,一下把历史推向远景,转入眼前的现实。“惟有”言外之意是除鹧鸪外其余的已不存矣。“鹧鸪飞”是一种形象的强化,悲凉尽现。但这不是“黍离之悲”,而是一种历史之悲,人生之悲。前面愈是荣华、欢乐,愈显今日之悲凉,愈显出此时悲凉之悲,又愈使前面的欢乐显得可笑。至此,历史的冷酷,人生的荒谬尽现矣.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中,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473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他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在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

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都凯旋了;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起来,于是,花朵一般的美人,就占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伺候着他。“春殿”的“春”字,应上“如花”,并描摹美好的时光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只写这一点,就把越王将过去的卧薪尝胆的往事丢得干干净净表达得非常充分了。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销。过去曾经存在过的生理、威武、富贵、荣华,现在还有什么呢?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


了。这一句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以慨叹出之。过去的统治者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是子孙万世之业,而诗篇却如实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破灭,这就是它的积极意义。

诗篇将昔时的盛衰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一般地说,直接描写某种环境,是比较难于突出的,而通过对比,则获致的效果往往能够大大地加强。所以,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就更觉凄凉之可叹。如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的也愈有力。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诗人对这篇诗的艺术结构也作了不同于一般七绝的安排。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他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这种写法,不是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以挥洒自如的。

石头城 赏析

石头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原为楚国金陵邑,孙权重建改用此名。 它北临长江,南濒秦淮河,相传诸葛亮观看山头形势,叹息“钟山龙 盘,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这是刘禹锡七绝组诗《金陵五题》的 第一首,把刘禹锡称为“诗豪”的白居易对之“掉首苦吟,叹赏良久”,称赞“石头题诗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 矣”。刘禹锡将这些话录入组诗引子,可见他自视此诗为得意之作。金陵为六朝(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古都,当时殿阁富 丽、声色繁盛,一班君臣不惜以亡国作代价来追欢逐笑。但自从隋朝 灭陈,唐高祖又把扬州都督府从金陵移到扬州后,这里就变成古城荒 草的世界,变成历代诗人凭吊历史沧桑的对象物。刘禹锡此诗,妙就

妙在它以淡远的笔墨,写石头山、长江潮,写故国空城受山围潮打,却寂静得没有什么帝都气象的生命力反应。山围得周遭严密,似乎还 可以令人联想到当年虎踞龙盘的模样;但是江潮的拍打和退回,见到 的只是空城,已经不知当年的灯火楼台、彻底歌舞的繁华为何物了。诗歌由地写到天,在地上失落了的,想从天上找到答案。秦淮河东面 那轮由古照到今的明月,想必领略过昔时那种醉生梦死的繁华的,但 它升起东方、待到夜深,也还只是清光飘零地从城垛(“女墙”) 照进城来。诗人随手拈来山、城、水、月等常见的意象,别具匠心组 合成“意象之城”,进行了城与人之间探究历史奥秘的对话。意象之 间相互映照折射,形成了意象集成的效应,讲述着一个没有故事的故 事,一个关于历史沧桑和城市盛衰的故事,一个具有宇宙意识的关于 常与变、瞬息与永恒的故事。这样的诗人也就是哲性诗人、或诗性哲 人了。这首愁情词由春愁离愁写起,再写失恋之愁和叹老嗟卑之愁,省略或者说是虚化了具体时空背景,仿佛将词人一生所经历之愁都凝聚浓缩在一首词中了,很富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上片前三句写初春的离别,并未出现告别的对象而悲泪滂沱,已寓无限隐情。“犹记”两句转为忆旧,“多情”指恋人,“系归舟”指飘泊重逢的激动。“碧野朱桥”是当日系舟处所,又是今日处境。“当日事”唯存记忆,而眼前是“人不见,水空流”。即谓再度离别,再度“归来”时,已无人“系舟”,只见水流了!几个波折,诉尽赴约而不遇的绝望哀情。换头“韶华”句为议论,道破人生真理,此理虽为常理常情,但由词人体味人生后道出则有极哀切的意蕴。这青春不再,年华易衰,才是“恨悠悠”的终极原因,何况春天又一次完结了哩!此悠悠长恨,当然将词人仕途不


遇、理想落空的伤感融注其间了。最后,将愁恨之泪化作春江,极尽夸饰之能事,却仍“流不尽,许多愁”!妙在“流不尽”!此喻,在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比喻基础上,又翻出一层新意,乃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

此词结构布局极缜密。下片“飞絮落花”印上片“杨柳弄春柔”;“登楼”印“离忧”;“春江都是泪”印“泪难收”;“韶华不为少年留”总提全词命意,天然浑成,意态兼善,神韵悠长。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赏析

这首诗主要描述元稹与白居易的交谊情深。

首句先写室内景物。夜深的时候,灯油已将燃尽,昏黄的火苗在作最后的挣扎。摇曳的灯影映在墙壁上,室内显得格外阴沉幽寂。此情此景是何等的凄惨悲凉!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感受呢了心境不好。固然,他在元和十年(815)的三月被贬为通州司马,刚刚到任,又不幸染病,自身遭际坎坷,本已心黯神伤了,何况这时候又听到那从远方传来的挚友白居易贬谪九江的消息呢!他震惊、他心悸,陡然从床上坐起。好友被贬对他的刺激实在是太深太重了。他无论如何再不能入睡。在阴惨的灯影里,只觉得夜风吹雨,凉气透过疏窗一阵阵地往身上袭来。

元稹与白居易的友谊是文坛上的一段佳话。二人的文学观点基本一致。政治倾向亦约略相同,守正不阿的品格,以及人生遭际种种亦非常近似,这些,都使他们的交谊非同寻常,一日不见,恍若三秋。身处贬谪,重病缠身的诗人在听到老友的不幸消息后,竟是那样伤心动情,这不正是二人友谊的历史记录吗?据载,白居易在江州读到这首诗以后,马上给元稹回了一封信,信中大呼:“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此等情辞,在短书中四次出现。对于元稹的诗句,白居易评论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侧耳。”拿元稹的诗与白居易的书信对读,我们无不为二人的深挚交情所打动。

这首小诗在写法上很有特点。首句和末句都是景物描写,看似客观,实际上景中寓情。首句,侧重渲染室内悲凉的气氛,为全篇涂抹了一层暗淡、感伤的色彩。末句,写景兼顾室内与室外,笔法不仅变化。而且用“暗”、“寒”两字勾勒,这样,残灯、阴影、暗风,秋雨、寒窗等景物,便都与作者的悲凉心情有机地融汇在一起,凄惨孤独,艺术感染力非常强烈。中间两句,叙述听闻,抒发感受,但是又竭力使文笔生动形象,尽可能地诉诸画面。特别是第三句,“惊坐起”三字紧接在“垂死病中”之后,分量极重。诗人本已处在垂死状态,可见病情沉重危险,而在听到“君谪九江”的消息之际,竟然陡然坐起,其消息的惊动诗人心魄,诗人对挚友的关切同情,以及由此产生的愤激不平,就都被强烈地表现出来了。三个字可谓传神之笔,作者善于捕捉人们刹那间的心灵震颤而引起的剧烈动态,言语看似不奇而却意味深长。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26b9171b52acfc788ebc91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