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枣儿》课文详解

2023-03-29 06:07: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枣儿》课文详解》,欢迎阅读!
枣儿,课文,下册,详解,年级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枣儿》课文详解







一、文题解读

“枣儿”既指实物枣儿,又是剧中老人儿子的名字。它不仅交代了剧情发展的线索,时又是亲情的象征、故乡的象征,也是传统生活和精神家园的象征。



二、作者简介

孙鸿,靖江戏剧小品作家。《枣儿》发表于《剧本》1999年第1期,曾获1999年“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一等奖,并囊括了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演员奖。







一、字音词义

niè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lún:完整,整个儿的。 chóuchú:犹豫不决。 níng视:聚精会神地看。

nán喃自语:小声地自己跟自己说话。 无可奈何: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二、主题概述

全剧运用象征手法,围绕“枣儿”展开剧情,通过描写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谈,表现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思念,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



三、写作特色

1.采用童谣,前后呼应,深化主题。

剧本的开头和结尾都采用了同一首歌谣,首尾呼应,深化中心,结构严谨。开头用来渲染气氛,交代背景。结尾也用了同一首歌谣,既与开头相呼应,又强化了剧中的情境和内容,深化了全剧的思想感情。



2.耐人寻味的象征手法。

“枣儿”是传统生活的象征,精神家园的象征。“枣儿”代表亲情、故乡,更代表一种

1


文化传统,一种生活方式,它所牵涉的老人与儿子、男孩与父亲等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喻示的是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情感、心态、思想观念、生存方式、精神归宿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剧本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赋予了“枣儿”以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涵,使全剧具有了深厚的思想内蕴。



四、思考探究

1.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哪些事情,从中体现了老人什么样的心态? ①儿子“枣儿”这一名字的来历;②儿子只顾摘枣竟尿了自己一脖子;③枣儿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④枣树的由来;⑤枣儿掉落吓跑鬼子保护自己;⑥闹灾荒时靠枣儿活命的故事。

老人在谈话中,时而“自豪”“开怀大笑”,时而“沉默”“闪着泪花”“心事重重”,流露出老人对儿子的思念,对以往岁月的怀念,对故土的热爱,还有一种浓浓的失落感。



2.老人对男孩的态度如何,这反映出老人什么心态?

老人对男孩始终是非常疼爱的。比如,老人请男孩吃枣儿,老人让男孩骑跨在自己肩上摘枣儿,老人给男孩讲故事,老人与男孩拉钩发誓,老人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

这些都表现了老人对男孩的疼爱,表现出了一种不是祖孙胜似祖孙的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也折射出他对儿子的思念之情。



3.你如何看待文中老人这个形象?

剧中的老人首先是老一辈的农民形象:他一生劳作,不离乡土,如今老迈,儿子离乡外出,他继续留守家园。其次他是具有更普遍意义的老一代的长者形象:他满怀亲情,富有爱心,他关爱已成年的下一代,又疼爱尚年幼的新一代;作为过来人,他怀旧而又传统,面对生活的变化不失爱心、不失希望而又有所失落。



4.说说剧中的男孩是个怎样的形象。

剧中的男孩,思念父亲,喜爱心疼自己的老人,好奇而又懂事,在他身上处处表现了儿童纯真可爱的天性;他的父亲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他爱吃巧克力并盼望父亲带巧克力回来,则体现了男孩成长环境鲜明的时代特征。



5.你对剧中未出场的两人物——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怎么看?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老人的儿子不再像老一辈那样终身不离乡土,而是远离故乡和亲人,在外面的世界闯荡。男孩的父亲离开乡村,定居城里,抛弃了旧家而另成新家,说明他也向往城市的生活这两个人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社会处于急剧变化中。



6.阅读课文,想一想:“枣儿”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想要借“枣儿”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剧以“枣儿”为标题,并以“枣儿”贯穿全剧,让老人与男孩围绕“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在剧中,老人的经历、情感乃至命运,都与“枣儿”有着不解之缘;男孩对父亲的思念,也与“枣儿”相牵连。“枣儿”是全剧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人物对白的话题,是人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2827a6728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5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