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作文之文化主题公园开题报告

2022-07-13 12:36:5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公园作文之文化主题公园开题报告》,欢迎阅读!
主题公园,开题,作文,公园,报告



文化主题公园开题报告

【篇一:主题公园开题报告】

广西工学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壮族文化生态主题公园设计方案 艺术和设计系

艺术设计 艺术082班学 号姓 名指导教师 20121 5 1课题背景介绍

1.1 国内主题公园分析

主题公园过分密集,产品雷同严重,缺乏鲜明特色。



引进最先进的游乐设备,很有可能陷入高级游乐园的形态,生命力的是就行将大打折扣。

繁复的主题景观中包装了仍然是文化的苍白,缺文乏人情景体验的设计和文化感情的调动。

专家预测,中国和印度将成为主题公园的重要新兴市场,经济条件的改善促进了亚太区国内旅游的升温,而主题公园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投资。

1.2 广西区内市场分析

广西首府南宁,交通便利、气候宜人,形成旅游集散地,南宁经济发展迅速,近年来不断增长。2010年全国gdp增长10.3%2010年南宁市gdp增长14.2%




区内目前还没有功能较完善的大型的主题公园,特别是民族性文化主题公园,南宁的经济发展给主题公园带来发展机遇,依托广西旅游大区的大环境,带动广西旅游业的发展。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定位 2.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选择文化主题,文化是主题公园之魂,也是一个主题公园有别于其他主题公园乃至其他旅游吸引物的根本。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自治区,尤其是壮族居多,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民族优势,使得壮族历史文化资源成为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异于其他自治区的独特资源,而对广西壮族文化,旅游文化的深刻解读,则成为了一项不可回避的问题。壮族文化主题公园以文化为主题,用文化诠释文化,用文化再现历史,用文化演绎生活,用文化展示民俗,用文化塑造广西旅游品牌。是一个集旅游、餐饮、展览、教育和文化交流和房地产开发为一体的,中国第一

个全方位展示广西壮族文化风情的文化主题公园,是广西第一个以壮族文化为主题的主题公园。 2.2 本课题研究的定位

作为广西旅游窗口,以动、静结合历史回顾、民族民俗风情体验为载体的壮族文化生态主题公园,则将主要客源锁定在到广西观光的海内外游客上,以立体的、互动的、民族的、历史的方式展示广西壮族文化、旅游文化,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旅游者认识广西、体验广西,了解壮族、感悟壮族文化,最终留驻广西。

开创独具特色的壮族文化游乐方式(文化视听厅、民俗表演广场、风情四街等),符合普通大众能接受的消费水平。创造效益,共同打造南宁乃至广西旅游市场更美好的未来。 3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广西壮族文化生态主题公园设计方案是以探究广西壮族文化为出发点,以民族文化自然生态的高度融合为设计理念,充分主要表现家风情艺术风格和本土的文化底蕴。是一个集旅游、餐饮、展览、教育和文化交流为一体的,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广西壮族文化风情的文化主题公园。

设计功能特点根据环境景观的组成元素而划分的,从平面和空间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合理的用地配置,适宜的景观层次安排,必备的设施配套,达到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的优化,动静相结合,达到园区整体意境及风格塑造的和谐。

本设计方案在设计中依据其主要功能布局,坚持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态统一人文和历史并进的设计原则,运用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营造一个符合人性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的主题公园,实现了艺术性,美观性,实用性和可持续性的完美结合。 4.本课题总体构思和规划设想 4.1 设计构思

本设计方案的设计构思是以循环利用标志产生的的联想,人和文化和自然三者间的关系如何才能形成一个自身完善的循环系统。通过思考、分析人和自然、人和文化、文化和自然的关系,探讨出人和自然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才能形成一个自身完善的循环系统。通过理性的设计理念,将这三者间完善的循环关系转化为设计方案,打造一个体现人和自然和文化共生、共赢、共融、和谐的壮族文化生态主题公园。 4.2 规划设想

壮族文化生态主题公园主园区由3个不同特色的主题园区组成,分别是:

4.2.1历史风貌展示区




历史风貌展示区内设有历史文化广场、壮族博物馆、壮族人民纪念馆、历史长廊、农耕广场,让游客了解壮族历史文化,感受壮族的发展、演变。

4.2.2文化底蕴展示区

文化底蕴展示区内设有文化视听厅、壮乡茶楼、铜鼓塑像、绣球植物造型、刘三姐雕像、花山崖壁画假山,通过视觉、味觉、知觉、触觉等感官方式充分展示了博大精深的壮族文化,是壮族文化的宣传和传承。

4.2.3民俗风情展示区

民俗风情展示区内设有风情四街(作坊街、饮食街、服饰街、银饰街)、竹排码头、风情村寨、民俗表演广场、梯田、七月香池,让游客娱乐其中,切实的感受壮族的风情民俗。

整个园区又规划为动静两大区域,前区以静为主,后以动为主,动静区分又相互联系统一。

园区景观结构为一轴两点两线,为别为一个主轴线,两个次轴线,一个中心节点和控制点。 5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5.1 场地现状

该项目设计场地位于南宁市青秀区竹溪大道旁,衔接跃秀路。北临国际会展中心,南靠黄茅坪水库和南宁青秀山公园,西背山体,东临大片林地隔鑫龙小区和石门森林公园。项目场地占地195亩,为中等公园(1201500亩)面积范围。 5.2 环境现状

5.2.1 生态环境现状




该场地中植被整体上分布比较松散,局部施工地段水土流失严重。因该地段区处于人类活动频繁区,经济相对发达,场地内现存的主要动物是一些鼠类、爬行类、鸟类及昆虫类等。项目评价区内动植物种类均为区域内常见物种,评价范围内无国家及自治区野生保护动植物或古树名木分布。 5.2.2 声环境现状

项目评价范围内现状声环境污染源主要为竹溪大道交通噪声、跃秀路交通噪

声以及居民生活噪声等。 5.2.3 空气环境现状

项目评价区内无大型排污企业存在,区域空气污染主要源于周边单位在建施工场地废气和汽车尾气的排放。 5.2.4 水环境现状

本项目南侧毗邻黄茅坪水库,项目建成后流域范围内雨水经管道收集后排入场地内设的雨水管网,并进入竹排冲,最终汇入黄茅坪水库。

5.3 空间结构 5.3.1 化曲为直

在整个场地的规划设计上,采用从横交错的手法划分景区,化单一为多样性。

5.3.2 化有限为无限

用绿化把景点隐掩,让游客感到空间无限,通过不同景观节点的视线互通,从而把视线引向天际的天地。 5.3.3 空间对比




通过组织各种大小、开朗和闭锁,明和暗,以及不同的情趣空间,给人以不同的景观感受,从而产生丰富的空间景观。 5.3.4 开辟空间的渗透线

运用长廊、景门、漏窗等从一个空间透视到另一个空间的景物。有意识地开辟透视线,加深景观层次。通过借景、对景、框景的手法,增加景深,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5.4 建筑设计

该公园主要建筑形式为壮族独特建筑风格,采用古典园林的造林手法,形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感觉。建筑外形采用的是壮族古木楼形式构成,其特点是屋顶举折合屋面起翘,形成如鸟翼伸展是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和优美的曲线。除此之外,还运用了壮族特色

加以现代手法处理表现的半现代化壮族特色建筑,如文化视听厅等。 5.5 绿地系统

绿地设计要达到四季常青、四时花香,充分展现植物的个体美。同事也表现植物群落的群体美。体现文化内涵,丰富植物景观,展示自然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体现自然环境意境景观效果。

在绿化树种选择上依照生长树种和速生树种相结合的原则,课在短期内达到

【篇二:主题公园和文化名城互动发展研究-开题报告】



【篇三:公园设计开题报告】

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书 某城市广场景观规划设计Ⅰ 学生姓名 _崔




___ 2 __ 专业班级 城规07102 指导老师 孙蓉蓉 2011 03 06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2989ff827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7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