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2022-08-14 01:14: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教案》,欢迎阅读!
安西,教案,董大送

精品

《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一、单元入手、导入新课:<1分钟>

1、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珍惜”这个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古诗二首》 2、揭题:(生齐读题目、唐·高适)(生齐读题目、唐·.王维) 二、检查预习、出示目标:<5分钟> 1、检查预习:1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这两首古诗能读准确、读通顺吗?谁来读?(生读,评价、纠正)谁再来?(生读,评价、纠正)一起读!(齐读)

2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生交流:a、这两首都是送别诗,结构相同,都是先写景后抒情;b、可以汇报题目意思; c、可以简介作者;师评价指导) 【师适时点拨:1董大是作者的好朋友董庭兰,当时一位著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2)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古人常以兄弟排行称呼,类似现在的“元老二” 师:大家的收获真不少!

2、质疑:学贵有思,关于这两首诗,你还想知道什么?【a、这两首诗的意思是什么?b诗人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感情?c、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之处?】 师:这正是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请看学习目标: 3、出示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重点字义,了解古诗大意。

2、体会两首古诗描绘的景和表达的情的不同。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师过渡:这是两首送别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两首诗,细细品味诗人寄予朋友那浓浓的情意! 三、自主学习、交流释疑:<30分钟> 1、请看自学与合作:(指名读) 自学与合作:

1、抓重点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2、想想:这两首诗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表达了怎样的情?你觉得应该怎样朗读,才能把这两首诗表达的不同情感表现出来?试着读一读。

温馨提示:我们可以抓住重点词句学习感悟,可以结合搜集的资料学习感悟,也可以两首诗对比着学习感悟。

(先自主学习,再小组交流,8分钟后全班交流。 2、学生自学、小组内交流。<8分钟> 3、全班交流汇报: <10分钟> 1)检查诗意理解情况a、小组汇报(各组形式多样)相机说说重点词意(强调“曛”; 强调“浥、更”)b、谁再流利地说说诗意?(抽2个后进生说)

2)小组派代表展示: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抽4个小组上台展示】 师点拨:同学们,这4组的收获都展示出来了,现在,请他们讲解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A、生讲解:第一首诗《别董大》

【预设:a、抓重点词、句体会(从“黄云、白日、北风、雁、雪”,体会景色凄凉;从“莫愁”“天下谁人不识君”体会劝慰、激励)b、通过资料体会劝慰、激励(董庭兰:在唐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当时众多的诗人都与他有交往,并在诗中描写了他的琴艺。最为著名的就是李颀的诗:“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这么著名的琴师,60岁以前都不得志,

可编辑


精品

60岁时,才被当朝宰相赏识,进入宫廷乐队,后因被奸人排挤,又颠沛流离。 3感情诵读:把你的理解体会融入古诗中读出来。【交流时,随机指导朗读:感悟真深刻,请把你的感悟带入诗中,读出来。(指名读)你再来读读。

师:其实高适在写此诗时也不得志,但他依然这样诚恳地劝慰朋友,生齐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依然这样满怀豪情地激励朋友,生齐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看似在劝慰激励朋友,其实也是高适自己对未来的向往,来,同学们,让我们再次回到诗中,用豪迈之气再现高适对董大的一片深情!(齐读全诗) B、生讲解:第二首诗《送元二使安西》<10分钟>

【预设:这首诗,诗中描写的景物——雨、客舍、柳,这些景物给人的感觉是——清新;作者表达的情感——与朋友依依不舍。】这种情感从哪里体会到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读出这种感觉。

4)感情诵读:谁能把你的体会融入古诗中读出来?【交流时,随机指导朗读:可以小组读,也可以指名读。感悟真深刻,请把你的感悟带入诗中,读出来。(指名读)你再来读读。 师: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早晨,王维的好友元二即将西出阳关,出使安西,安西在哪里,比起渭城又怎么样呢?

补充资料: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所在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境内,那里十分荒凉,除了沙漠还是沙漠,除了戈壁还是戈壁。从渭城出发,到达安西这一路,整整3000多公里!如果照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骑马去,元二也要走半年多时间才能到达,更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渭城了。

师:此时,有说不完的知心话,道不尽的离愁别绪,来,让我们把千言万语融进酒中:生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喝下这杯酒了吗?(喝下了)可我怎么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杯酒,这里面分明还有那深深的不舍和担忧,那就再喝一杯吧!生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既然这样难舍难分,一杯酒够不够?不够,那么再喝一杯!(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喝下这最后一杯酒,元二就该启程了。让我们再一次送送他吧!生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根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离开的第六年就去世了,谁能想到此次的告别竟然成了他们的永别,让我们一起朗读这首古诗,铭记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齐读) 4、看板书总结: 同样是送别诗,高适借凄凉的画面表达的是对友人的劝慰与激励而王维借清新的画面反衬出对元二出使安西的不舍与担忧来,同学们读一读高适的豪情壮志,再品一品王维的离愁别绪。(齐)

5、背诵:熟读可以成诵,试试看你现在能不能背过了?<2分钟> 自由背,同桌互背,女生背、男生背。 四、拓展延伸:<3分钟>

1、送别是诗,送别是画,送别是歌,送别更是情!让我们记住这千古流传、情真意切的佳句吧!齐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关于“送别”的古诗,你积累了哪些?背给大家听。(指名,可以背其中的两句)

可编辑


精品

【学生背诵:①《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②《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③李白《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④《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⑤《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五、结束语:<1分钟>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值得珍惜的事物,让我们珍惜每天平静幸福的生活、珍惜甜美温馨的亲情、珍惜亲密无间的友情吧! 【板书】

别董大 送元二使安西 (唐)高适 (唐)王维

景:黄云、白日、北风、雁、雪(凄凉) 景:雨、客舍、柳(清新) 情:劝慰与激励 情:不舍与担忧

高适(700----765)字达夫,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20虽曾到长安求取功名,没有成功,47岁时写下《别董大》49岁时才科考成功,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他幼年丧父,自幼起长期身居下层社会的体验和困顿生活的磨难以及自我奋斗的过程,使高适练就顽强拼搏的毅力、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董庭兰:在唐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当时众多的诗人都与他有交往,并在诗中描写了他的琴艺。最为著名的就是李颀的诗:“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这么著名的琴师,60岁以前都不得志,60岁时,才被当朝宰相赏识,进入宫廷乐队,后因被奸人排挤,又颠沛流离。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他是诗、文、书法、音乐、绘画,样样精通的艺术全才。出身官宦家庭,凭着诗、画、乐兼备的非凡才能,出入于王公贵族的门庭,颇受青睐。他又靠了权贵的引荐,科举成名,可谓少年得志。可是不久被贬官外放。再起之后,又受累于张九龄,被逐出朝廷,于是心灰意冷,政治上深感无望,再加上中年之时母亡妻丧,感情严重受挫,精神遂一蹶不振。作为当时知识分子中软弱一类的典型代表,他总是极为哀怨地感受着离愁别绪所加给自己的精神磨难。

. .



可编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2c865612e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1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