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22-04-10 23:18: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词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欢迎阅读!
古诗词,运用,教学,历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古诗词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董金红

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07年第08

我国是诗的国度,文饭诗酒之说由来已久,是说文章使人饱,诗词使人醉。千百年来,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不但形象地反映了历史,真实地记录了古人的社会生活状况,而且很多诗句对仗工整,富含哲理,有着很高的史学、文学、美学和思想价值。若能在历史教学中对古诗词进行大力挖掘,加以利用,将对学生大有裨益。

一、多角度了解历史,拓展学生思维

受篇幅所限,历史教材许多地方缺乏充分反映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素材,教师应尽可能多地通过各种手段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多角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我们要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让课堂教学内容充实、丰富起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对此,古诗词无疑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如,在对秦朝文化专制及秦朝灭亡原因进行分析时,我们可以引用唐诗《焚书坑》: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这首诗说明秦始皇的文化高压政策,并没有达到统治者预期的统一思想、巩固统治的目的,而是走向了反面,成为造成秦灭亡的原因之一。

二、传承文明,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认同感和责任感

古人有诗言志的说法,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崇高壮美的名作,这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许多上乘诗作,抒发了诗人爱国家爱民族的情感,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传诵千古的名句反映出的是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教学中对它们加以适时运用,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会使学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2de22ba00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