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白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2022-04-11 09:17: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补白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欢迎阅读!
补白,古诗词,运用,教学



补白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而小学生从一年级起就开始学习古诗词,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初步认识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中的这一朵绮丽的奇芭,感受我国悠悠的浓郁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古诗词语言一般极为含蓄凝练,句子间跳跃性。有的仅是简单的组合,形象若有若无,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创造;有的精炼含蓄,富有哲理,意蕴无穷,需要在教师的点拨下,感受诗的底蕴,进行恰当的联想,受其艺术的感染。



一、想象画面进行补白

下面是一位老师教学《清平乐·村居》这一课的片段:

1.老师深情朗诵词《清平乐·村居》,学生闭目想象词所表现的乡村美景。

2.提问:在你们的脑海中似乎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师生合作总结:翁媪媚好;大儿锄豆;中儿织笼;小儿卧剥莲蓬)



3.辛弃疾的这首词写得那样清丽,恬静,至今还脍炙人口。今天我们来为这首词配上连环画,愿意吗?要求学生分组合作,选择其中一幅为其配上文字,文字要体现人物的性格和田园的宁静。



4.交流。学生纷纷交流自己的成果。

第一组分角色朗读:一对老夫妻在茅檐下带着点酒意,在亲热地说话呢!爷爷手拿着拐杖,看着妻子给他细心地缝补衣服,感慨地说:老婆子呀,几十年了,多亏你的照顾!老奶奶笑了:老头子,说什么呢?能够和你在一起一辈子,我很满足,看看我们三个儿子,就叫人高兴!



第二组一位同学演调皮可爱的小儿子,其他同学配音:最顽皮的是小儿子,趴在小溪边,两只小脚还不时地舞动着,每剥完一颗莲子,就兴高采烈地送进嘴里,把嘴巴涨得鼓鼓的。还不时地喊着爸爸妈妈:父亲,母亲,快来呀,莲子可好吃了!



凡是艺术都有引发想象的功能,而古诗词则是引发力更强,更留有空阔的余地。比如《游园不值》以其细腻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天的乡村图景,通过描写一枝红杏出墙来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其景,其事,其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整首诗描写只是淡墨勾勒,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形象上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1fc37ff8e9951e79a89271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