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后游·寺忆新游处翻译赏析

2022-08-14 12:1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后游·寺忆新游处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古诗,赏析,翻译,游·寺,游处

古诗后游·寺忆新游处翻译赏析

《后游·寺忆新游处》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寺忆新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前言】 《后游》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前四句回应往日之游而写后来之游,后四句写观景减愁之感。全诗记叙了诗人重游修觉寺的见闻感受,虽重在抒写内心的情绪,但景语生动,情语深切,情景交融,理趣盎然。 【注释】 ⑴后游:即重游(修觉寺) ⑵曾:一作“新”,一作“重” ⑶怜:爱。 ⑷有待:有所期待。《礼记·儒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 烟光:云霭雾气。唐元稹《饮致用神曲酒三十韵》“雪映烟光薄,霜涵霁色冷。 ⑹暄:暖。 ⑺此:指修觉寺。复何之:又去往哪里呢。 【翻译】 想起以前曾经游览过的修觉寺和桥,这次重游对桥和寺都更生爱怜之情。美好的江山好像也在那儿等着我的;花也绽笑脸,柳也扭柔腰,无私地奉献着一切,欢迎我再度登临。清早薄如轻纱的晨曦,滋润着大地,原野像浸透了酥油;傍晚滞留大地的余晖,迟迟不退,沙地闪闪发光。看了如此美好的景色,在外作客的愁闷完全减消了,除了这儿还要往哪儿去呢。 【赏析】 《后游》是杜甫重游修觉寺时的作品。由于心态的不同,旧地重游往往会有绝异的感受,在《游修觉寺》中,杜甫客愁重重,在《后游》中,杜甫却又客愁全减。诗人带着游修觉寺的回忆跨过可爱的小桥再次登

1


山访古刹。在诗人看来,壮丽秀美的山川好像等着诗人或游客去登临纵目,斗艳作姿的花柳无私地盼望着诗人或游客去领略欣赏。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寺和桥都是曾游之地,诗人再游时对桥和寺都更生爱怜之情。这两句采取倒装句式,将宾语的“寺”和“桥”提到谓语动词“忆”与“怜”前,突出游览的处所,将对景物的深厚感情和盘托出,点出后游在感情上的深进。 头两句从写诗人对“寺”“桥”有情,“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两句则转入写此地山水草木也都对诗人有情,正是人有意,物有情。这两句诗是很有含蕴的,它透露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弦外之音是大自然是有情的、无私的,而人世间却是无情的、偏私的。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诗人在概叙了江山花柳之情后,又具体描绘晨景和晚景两幅画面。这两句表明了时间的推移,诗人从早到暮在此,可见流连之久,又从侧面说明了景色之美。 全诗以感慨作结:“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表面看来好像这仍是赞美此处风景绝佳,其实,这正是诗人心中有愁难解,强作豁达之语。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间,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满腔愁愤,无由排解,只好终日徜徉于山水之间,所以减愁两字是以喜写悲,益增其哀。 这首诗写得表面豁达,实则沉郁,只是以顿挫委曲之态来表现这样的情感。正因为如此,才产生更为感人的效果。此诗采用散文句式,而极为平顺自然。这一种创新,对后世尤其是宋代诗人的影响颇大。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3333e94f4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0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