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随课微写

2022-05-24 10:16:5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随课微写》,欢迎阅读!
天山,下册,人教,七月,语文

《七月的天山》随课微写

吴欣怡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感悟写法,并尝试着运用于习作中。

教学重、难点:通过有针对性地品读,学习并运用作者写景的方法。 一、导入。

师:七月的天山,令人心驰神往。让我们再随着优美的文字去领略七月天山的独特风光吧。 二、读中感悟,重点赏析

师:据说,七月的天山,最理想的就是骑马上天山。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看! (一)、句一: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师:不止是雪峰,还有呀 (二)、句二: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师: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 (三)、句三: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生机。

师:天山是有着无限生机的,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四)、句四: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师: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生: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 师:看,好多野花呀! (五)、句五: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师:这么绵延无尽、耀眼又绚烂的野花儿,走在其中,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六)句六: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师:我们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去天山走了一遭,满足吗?生:…… 师:七月的天山比春天还要美,作者是用了些什么方法将七月的天山写得如此美呢?

三、细致品读,探讨写法。

1、师:我们先来看看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在描写天山美景? 生: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按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在写呢? 生: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师:看来,作者是按照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在写天山,一处一处地写,不慌不忙,徐徐道来。我们学到了作者写天山美景的第一招:(板书)顺

2、师:我们再来看看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生:雪峰、雪水、溪流、森林、野花

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景物,而不写别的景物呢? 生:认为它最美,最具代表性……

师:对呀,作者在写景时,并不是所有的景物都写,而是有选择性地写,所写的景也许是他认为最美的,也许是特别具有代表性的,比如说雪峰、雪水。我明白了,作者教给我们写景的第二招是:选景

3、师:那么,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时,分别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在写?他还使用了些什么妙招写景,让我们如临其境? 1师:比如写雪峰这句话,作者主要抓住了雪峰的什么特点在写?生:

师: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描写雪峰?生:比喻

师:这个句子中,作者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他为什么要把雪峰比作白缎,把云影比作银灰色的花朵? 生:......

师:是呀,作者把雪峰比作白缎,云影比作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极白,连白云的影子映在上面都显得发灰。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比喻是多么的贴切。

2)师:我们再来细品写野花的句子,作者写出了野花的什么特点?又采用了什么方法将野花写得这么美呢? 生:多、美 生:比喻、排比

师:作者把野花分别比作什么?生:......

师:这样的比喻,你觉得有什么好处?生:......

师:眼前的野花太多太美了,作者连用三个恰当贴切的比喻来描写野花,这就形成了一个排比句。读来让人心潮澎湃呀,仿佛置身于花海中。 师:我们来试着用比喻和排比的方法来写写漓江的水吧! 漓江的水,像( )那么( ,像( )那么( 像( )那么(

3)师:再看作者写原始森林时,写出了原始森林的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原始森林的茂密? 生:……

师: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一个动词没,它也从侧面写出了原始森林的茂密,是哪个词呢? 生:漏

师:作者为什么用漏,而不用照或射呢? 生:……

师:蜿蜒无尽是说原始森林连绵不断,重重叠叠说明了枝叶的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阳光只能是下,这里不用字而用字,碎的日影相照应。作者精确地用词,力求准确,突出了原始森林茂密的特点。

师:不难看出,作者在写天山之景时,他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巧妙精


确地选词用句,采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排比等把景物如画一般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我们今天领悟到的写景的好办法。

抓住景物特点写、巧妙精确地选词用句和丰富的想象,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排比

师:还在之前学到的两种方法:按顺序写、选择性地写景

四、小练笔:现在,我们来写写自己喜欢的美景吧,用一段话写一处风景,尝试用上今天学到的写景方法。

教学反思: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文字优美,脉络清晰的抒情散文,作者紧抓七月天山景物的特点,为我们展现了美丽寂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天山,文章遣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天山美景的热爱与赞美。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作者抓住景物的特性,展开精致的描写,精心地运用了比喻、映衬、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找出方位转换的句子,弄清楚作者游览的顺序,了解作者笔下的天山是怎样一番景象,从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其次引导学生围绕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抓住景物的哪些特点,着重引导学生在欣赏句子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如何把天山景色写得这么美。最后要求学生合理运用学到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程序上似乎顺理成章,从整体到部分,从读到写;方法上似乎合情合理,有自主阅读,有品读赏析,有


课后练笔,做到了读写结合。但总觉得自己在课堂上没有跳出教材这个圈子,对文本的分析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大多数学生的写作练笔也只是比葫芦画瓢,没有拓展,没有创新,总之,觉得语文课上读写结合的效果不怎么明显。 一、用教材,不能教教材。

语文课要上得简单,课文中训练点很多,老师不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面面俱到。每节语文课上,学生能学到一点就算有收获了。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联系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显然这里的“举一”就是凭“例子”示范;“反三”就是让学生仿照“例子”练习,形成灵活运用的技能。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让学生仿照“例子”练习的好材料,关键是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仿写之“点”,给学生提供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除了仿写句式表达、段落构成以外,还可以仿写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值得注意的是让学生写的片段,必须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段。因此,要超越教材,首先要跳出语文圈子来看语文,用一种大语文观来指导自己的教学。避免眼中“只有树木,没有森林”“只有课文,没有学生。 二、写作与生活紧密联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因此,教师平


时应鼓励学生大胆启用生活素材,让他们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感悟生活的真善美,并将自己的情感融注其中。诸如课外活动、周末晚会、体育活动、诗歌朗诵乃至上一节生动的班会课或阅读一本有意义的课外书等等,都是活生生的写作素材。开始时,不要硬性规定是什么内容,只要学生写出来,哪怕是一个字,都应该给与肯定。只要学生一开始时由不会写,不愿意写,到了能写,有东西可写时,再适当地给学生提一些他们能办到的要求,循序渐进,就会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因此,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有效地防止学生胡编乱造,假情假意,说空话,说大话。

因此,在教学生进行读写结合时,要充分利用课文内容进行训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借助语言情境和语言实践,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拓宽学生想象的空间,使理解与表达紧密结合,达到“知其意而得其用”的教学目的。最终,让“读写结合”更有效服务地于语文教育教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392974e24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