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史箴图》:男人心中的理想女子图鉴

2023-01-24 02:03: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女史箴图》:男人心中的理想女子图鉴》,欢迎阅读!
女史,图鉴,心中,理想,女子

《女史箴图》:男人心中的理想女子图鉴

《女史箴图》:男人心中的理想女子图鉴 佚名

“春蚕吐丝,流水行地,以形写神,皆出自然。”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当此巨赞者,唯有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最早记于米芾的《画史》《女史箴图》横卷,在刘有方家,人物三十余。以上笔彩生动,髭发秀润。”若结合中国文人画的特征,再考察顾恺之的生平与所留画作,可以肯定中国文人画始于顾恺之。而论及将绘画与书法文章相结合的最早作品,非《女史箴图》莫属。

“女史”是女官名,后来成为对知识妇女的尊称;“箴”是规劝、劝诫的意思。西晋惠帝司马衷是历史上有名的“愚帝”,朝廷大权被其皇后贾氏独揽。氏善妒,多权诈,荒淫放恣,朝中大臣张华便收集了历史上各代先贤圣女的事迹写成了(《女史箴》,以为劝诫和警示,被奉为“苦口陈箴、庄言警世”的名篇,流传甚广。

后来,顾恺之根据文章内容分段为画,各段画面形象地揭示了箴文的含义,故称《女史箴图》旷世名作由此问世。不过,此图的原作早已失传,现存的《女史箴图》有两个摹本。一个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南宋人所摹;另一个是现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的唐人摹本,由于年代久远,原画12段中的前3段已经丢失,现仅存后9段。

那么,《女史箴图》上究竟画了什么呢?

第一段是“冯婕妤挡熊”。建昭元年(公元前58年)汉元帝带着后宫佳丽在虎圈观兽搏斗,好不快活。突然,有只黑熊跃出围栏,直逼汉元帝。冯婕妤见状,立马挺身挡熊救驾,其他妃子则躲于帝王之后。得救后,汉元帝问她为何如此,她说:“熊见人则止,此乃救护陛下也。”(见图1

第二段是“班婕妤辞辇”,画的是班婕妤不与汉成帝同车的故事。 汉成帝欲与宠妃班婕妤通辇,班婕妤坚辞不就,并劝说汉成帝:“圣贤之君,有名臣在侧。夏商周三代末主夏桀、商纣、周幽王,却有嬖幸之妃在旁,我若与你同车出进,那就跟他们相似,怎不令人凛然而惊?”画面中,八名宫人共抬车

1




辇,辇中的汉成帝回首顾盼,似是责怪叹息。辇后的班婕妤侧身而立,面容美丽而庄重。(见图2

第三段是“防微虑远”。画中绘有一山,山坡有虎蹲坐回首……山顶则有彩云萦绕,骄阳在右,明月在左,日中有乌鸟,月中有玉兔,暗喻“日中则昃,月满则微”之理。意思是日月星夺,天下万物莫不盛极而衰,劝诫女史们得意时莫轻狂,得宠时别傲慢。(见图5

第四段是“知饰其性”,描写宫廷妇女化妆的情景。画面中一名贵妇席地而坐,一名侍女为其理发梳妆。此景是告诫女性不要一味爱打扮而不修养“德性”。(见图4

第五段是“同衾以疑”。画的是一对夫妻在寝帐中谈话的情景,其中红衣女子侧坐一旁,仿佛和男子发生了争执,男子正掀被作仓促而起状。这说明,口出善言,千里之外也能响应,反之,虽亲为夫妻,也会互相猜测。以此规劝女子对夫君应善言相待,否则即使同床而寝也会互相猜疑。(见图5

第六段是“微言荣辱”,表现一夫多妻的生活情境。画面中帝王后妃和子女们形成一个三角形,告诫女性不要互相嫉妒,微言事关荣辱,如果做不到妇德的要求,即使家庭生活稳定,也会和尘土构成的大山一样,瞬间灰飞烟灭。(见图6

第七段是“专宠渎欢”。这个场景和帝王后妃其乐融融的场面形成对比,王拒绝了他的妃子,因为欢爱不可放纵,恩宠不可专擅。画家用这个场景来表现如果做不到礼教中规定的妇德,无论如何也得不到男性的认同。(见图7 第八段是“静恭自思”,画中一名贵妇端坐沉思,意思是女子想尊贵,要谨言慎行,尤其要“慎独”。(见图8

第九段是“女史司箴”,画的是一名女史正优雅地站着执笔而书,前面有二姬相伴而行,并相顾而语。宫廷女官在劝导嫔妃们慎言善行,普天下女子也可以此为鉴。(见图9

由此可见,《女史箴图》是一部“驯女宝典”,这些故事实际上反映的是儒家精炼总结后的关于古代女性应该如何立身处世、修养品德的戒律信条,是理想化女性美的标准,堪称集教化和审美于一身的成功典范,并预示着中国绘画由重教化到重审美的转型。也因此,《女史箴图》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3aa75cba8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0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