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的学前教育启示

2023-01-08 01:27: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的学前教育启示》,欢迎阅读!
学前教育,建构,视野,启示,主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的学前教育启示

作者:杨虎民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9



杨虎民

(阜阳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要:建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西方兴起的一种超越现代主义与后现代思想的认知理论,这种思潮是由后现代社会理论、哲学思潮、科学知识社会学和第二次认知革命综合的结.本文主要介绍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以及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建构主义;认知结构;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405-0274-02

1 问题提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20世纪80年代末在西方兴起的一种重要思潮,它是一种超越现代主义与后现代思想的认知理论.这种思潮是由后现代社会理论、哲学思潮、科学知识社会学和第二次认知革命思潮综合的结果.建构主义是由皮亚杰、维果茨基和加德纳等心理学家关于认知的研究成果,包括着个人建构主义(personal constructivism)、社会建构主义论(social constructivism)、激进建构主义(radical constructivism)、批判建构主义

(critical constructivism)、信息加工建构主义(information processing constructivism).和语境建构主义(contextual constructivism)等众多流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均强调,学习者是在一定情境中主动的建构他们的知识以及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这种观点教育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在阐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基础上,深刻探讨了该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2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2.1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所谓知识观是指人们对知识的一般认识、看法和观念的总和.关于知识的获取,传统的客观主义知识观与建构主义知识观是针锋相对的,客观主义知识观认为个体通过理性思维就能获取对事物的真理,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教学获得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1]而建构主义知识观则持反对态度,建构主义知识观主张学习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客观主义知识观与建构主义知识观的针锋相对具体表现为客观性对建构性、普遍性对具体性、绝对性对相对性、明确性对默会性.显然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准确的表征,而仅仅是解释和假设;知识具有情境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以自己已有的经验背景来理解.在建构主义知识观的视野下,能引起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的积极变革,最终使儿童获得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2.2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不同心理学流派对儿童学习发生发展的观点均有差异,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通过强化导致的刺激和反应的联结,信息加工理论者用计算机来模拟人大脑的学习过程,把学习看作为大脑对刺激信息输入、加工、贮存和提取的过程.建构主义者特别强调学习的建构性,建构是指主体通过动作与客体在相互作用中,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新的平衡[2].认为儿童学习的本质是并非被动的获取知识,而是采用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去主动建构对事物的真正理解,最终形成


个体独特的认知结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总之,建构主义学习观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构建性和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2.3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建构主义强调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具有巨大的潜能.儿童通过学习形成了异常丰富的经验世界,他们对周围的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建构主义强调儿童经验世界的差异性,强调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体性,反对从外部对儿童学习进行满堂灌式的知识学习.极力主张儿童在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形成了自己的认知结构,在面对具体问题时,每个儿童从自己的知识角度出发来理解和表征事物,因此,面对同一问题,不同而同的解释就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总之,建构主义学生观特别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经验世界的差异性.

2.4 建构主义的教师观

建构主义强调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并非否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的主导作用.建构主义教师观与传统的教师观则是完全相反,主张教师创设条件,不是通过灌输式而是通过启发式让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在学生知识的建构上提供支持与服务;教师在学生知识建构上,并不是扮演学生学习的权威者和控制者的支配角色,而是努力扮演好学生知识建构的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伙伴角色.除此之外,建构主义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正确处理好角色互换关系,确立的培养目标要符合建构主义的基本理念等.总之,建构主义教师观特别强调教师是主导,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内容丰富多彩,它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能够进行主动学习、主动发现和主动对知识意义的建构,最终能有效提高其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显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仅强调和尤为关注学习个体的主体性,而且为教学过程中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提供了认识论方面的科学依据.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笔者认为它对学前教育启示有以下五个方面.

3.1 通过活动让幼儿积极的获取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动作是知识的源泉,正如皮亚杰所说的智慧是主体通过动作对环境的适应.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要善于给幼儿创设一定的环境,让其在一定的的活动中去操作并探究周围世界,进而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教师能为幼儿提供的最好的活动则是游戏,因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游戏活动中,幼儿能自由的拆、拼、装或分类、组合某个物体或其他形式的活动,更好的促进其身体、智力、情感、美感和社会化的良好发展.当然,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既要为游戏活动做好设定游戏时间、设置游戏空间、提供游戏材料、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做好准备,也要为幼儿不同类型的游行提供指导,以便更好地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3.2 幼儿学习要与认知发展水平相一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是以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因此,人为的提高幼儿学习的起跑线,实施幼儿教育小学化,不仅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反而在更大程度上阻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正如单中惠所说的,教师的任务只在于发现符合每个阶段并用有关阶段的心理结构所能同化的方式教给学生[3].如果幼儿学习的内容太复杂,超出其认知水平,幼儿难以把握与理解,则不愿意去学习;如果幼儿学习的内容太简单,已经包括在其认知水平之内,幼儿则不感兴趣去学习.

3.3 创造适宜的认知冲突引发幼儿学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3bdabb452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a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