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类科技论文范文

2022-04-13 00:09: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计算机类科技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计算机类,范文,论文,科技

计算机类科技论文范文



关于计算机类教学研究实践浅析

【摘 要】计算机类教育教学一直是电子信息系统工程中一门非常重要的教育课程之一,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电子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更迭,计算机课程得到充分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计算机课程为主导,结合相关编程以及电子技术为基础性的学科体系。在计算机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将计算机专业与时代相结合,如何提高计算机的教学效率就成了电子信息系统工程专业教师必须探讨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效率 创新研究

随着21世纪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不仅仅成为千家万户的必备电器,同时计算机也成为各个企业以及科研单位、军事单位等不可或缺的帮手。计算机同时也带动着电子系统工程的革新和发展,为自动化工程提供了更加高效的计算支撑和系统支撑。但是全国计算机类的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问题,本人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结合当前计算机类的发展情况,简要浅析一下自己对于计算机教学工作的看法和观点。

一、计算机的教学内容应该紧扣时代脉搏

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必然导致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革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计算机技术的更新周期也越来越短,从最初的C语言到现在的C++C#等多种编程语言的快速发展,已经逐步建立起以计算机软件为基础的系统体系,而技术更新周期的缩短则意味着高校对于电子系统工程方面的学生培养方向也始终保持高度关注,并在技术创新方面及时有效地进行引进和开发,保持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基本上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对IT人才的培养需求。

二、计算机的教学内容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时,不仅仅要教授一些基础性的课程,例如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与电子系统工程之间的关系,计算机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等,同时还应该开放实验室,增加一些必要的实践课程进行一些操作训练。例如在学生学习语言编程时,适当地增加一些实践上课课时,通过边实践边理论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授课,通过一些示范性的操作引导学生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基本操作,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度,同时还降低了教学难度,使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环境,从而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吸收。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计算机教学才能更加地富有效率,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计算机的教学形式要富有多样化,增加一些趣味性


许多学生之所以对计算机课程感觉比较乏味,原因之一在于计算机的教学形式比价单一,不能够适应当前学生的个性多样化的特点,对于一些专业性解析比较乏味,讲授内容重复单调,此外上课形式也多固定,没有很好地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

因此,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时,首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于备课内容要参考多学科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积极备课。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采取多媒体+论,多媒体+实践引导,理论+实践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不仅要有静态地讲解,同时还需要有动态的补充,巧妙利用ppt、三维动画以及声光的配合进行讲解,从而从声音、画面等多层次刺激学生的感官进行教学。对于学习环境,教师和学校要多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例如让学生参观数控机床室、单片机室等和计算机息息相关的自动化专业,提高他们对计算机编程的基本认识和其重要性,从而从学习观念方面进行转变和深化。 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优化教学资源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对于计算机的要求不仅仅是学会一些基础性的操作,尤其是21纪的今天,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如何让学生适应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才是教学工作的重点。目前我们国家的教育部门以及各院校已经着手优化教学资源,无论从计算机的系统配置还有实验室的标准配置等,都进行统一地升级和改造,提供了让学生更多进行实践的机会,同时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也作出了一些基本的修正,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进行转变。而这培养目标就意味着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不仅仅要看重他们的成绩,同时还要侧重对他们的技能考核,对创新能力的考核。因此,结合上述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为了适应新世纪人才的培养需要,教师要不断优化课程资源,不断深化改革,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不断引导和鼓励,从而一步步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五、培养研究型专业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相结合

高校的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侧重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随着多种学科的发展和渗透,这两种人才培养方向也开始相互渗透和交叉,出现了专门培养“复合型”的专业人才,这也是未来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积极开发相关系统,对于系统的创新研发也提出了更好地要求,对于基础性的编程能够横向和纵向延伸,同时,对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也能达到熟练的程度,能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计算机的研发和应用要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结合力学、人体构造学、数学思想等对计算机进行研发,同时也能及时为社会岗位提供一些能够实现基本研发和基本操作为主的人才。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不仅仅是电子信息工程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同时也是未来就业取向的一个衡量指标。作为高校对于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不仅要理论联系实际,还要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对于一些优秀人才要敢于挖掘和应用,而对于教学方法,要不断革新除旧,优化现有的教学资源,使得专业成绩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相海,牛咏梅,智爱娟.高校计算机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J]. 教育与职. 202124

[2]尹志军.关于高校计算机教育改革的思考[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12 [3]关心.关于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问题的探讨[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103

[4]孙晓华.通过几次教学活动探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 计算机教育. 202106

[5]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学现状与专业建设相关问题的调查报告[J]. 大学数学. 202101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3cbd4089c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c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