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

2023-01-24 02:24: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作为,生物,社会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

淋山河高中 童玉泉

一、教学设想 笔者以为,学习自然科学小记文,重在积累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理念和精神。托马斯.刘易斯《作为生物的社会》是普通高中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必修⑤的第14课《作为生物的社会》选自美国生物学家、医学家的科学散文著作《细胞生命的礼赞》无论从生物学角度,还是文学角度看,本文都是一篇佳作,它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阅读此文,既可得到科学知识的启迪,又可得到科学美感的陶冶,学习此文的目的即在于通过把握生物与人类社会的联系,了解人类唯有尊重生物,借鉴生物社会群体性生活的智慧才能最大程度地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人类社会和生物社会的区别和联系,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掌握作 者的写作目的。

训练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和品味语言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文章的品读,和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感受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的热爱之情,培养人文关怀,学会关注和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筛选主要信息,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作品主题。 难点: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四、教学方法:

自读法、小组合作讨论法。(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在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贯彻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

五、课前准备(预习要求) 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生平及代表作,基本解决生字读音,熟悉全文的主要内容,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2、结合所学生物知识,搜集一些群体生活的动物的资料,说说它们的社会行为有哪些特征。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的作品《作为生物的社会》。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题目中的两个关键词“生物”与“社会”的含义。


社会——泛指由于共同物质条件而相互联系起来的人群。

生物——自然界中所有具有生长、发育、繁殖等能力的物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由此可知,构成社会不可缺少的因素是人群,而非独立的个体。毋庸置疑,人类是有社会性的。那么,其它生物也有这种特点吗?它们在集体行动中也表现出社会性了吗?让我们一起进入文本去寻找答案。



(二)整体感知

作者在文中主要描述了哪几种生物?哪种生物写得最详细?

(三)筛选、整合信息,把握作者主要观点

1、请大家细读3——6段,看看蚂蚁的活动具有怎样的特点。

蚂蚁 活动 特点

个体 群体

独行 什么都干

没有头脑,没有思想 有组织、目的、智慧、

分工、集体协作



结合讨论交流,重点品味的精彩语句主要是:

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

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这是智慧,是某种活的计算机。

④所有成员立刻都着魔般搜寻起正合规格的细枝。

⑤长长的队伍像触角一样伸出来,越过平地,翻过高墙,绕过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

小结:作者用幽默形象的语言,说明蚂蚁的行为特点与人类的社会性特点很相似,因此,可以得出结论

——群体的蚂蚁像人一样,也是具有社会性的。

2、分组合作探究

试以阅读蚂蚁的方法为例,分组讨论交流,明确文中所描述的其他生物活动的特点。(假设你们是一群蜜蜂、一群鲱鱼或粘菌细胞,为了维持生计,你们在大家庭中需要做哪些事情?自读课文,试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复述你们的生活。学生分为四组:白蚁组、蜜蜂组、鲱鱼组和粘菌细胞组,各组分别思考自己应当进行的社会行为,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后,从文中归纳出答案)



各小组选出几位代表回答,教师总结答案:

生物 个体 群体 白蚁 没有什么结果,什么也没智慧随之增加,思维开始

有建造起来 了,像艺术家一样开始工

作。

蜜蜂 系于集体 分成一点不差的两部分 黏菌细胞 彼此疏远,互不接触,选聚集一起,排成星状,相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4e91d6d561252d380eb6e0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