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生物的社会》知识点总结

2022-12-10 23:23: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作为生物的社会》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
知识点,作为,生物,总结,社会

作者简介:

刘易斯·托马斯博士【1913-1993年】生于于美国纽约,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科普作家,美国科学院院士。 背景:

《作为生物的社会》选自《细胞生命的礼赞》,作者通过透过表面现象看透生命,强调物种间内在的相似性和互相依存的共生关系及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 字词:

【黏菌】:黏菌是一群类似霉菌的生物,会形成具有细胞壁的孢子。 【禁忌】:被禁止或忌讳的言行。 【魔魔道道】:疯疯癫癫,不正常。

【苜蓿】:苜蓿是苜蓿属植物的通称,俗称金花菜,是一种多年生开花植物。 【鳟鱼】:鳟鱼,是一类很有价值的垂钓鱼和食用鱼。 【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雄心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雄心很大,很有理想。 练习题:

第一段作者开篇是怎样描绘医学家举行年会的?为什么这样描绘呢?

答案:他们“急匆匆来回乱窜”,“碰碰触角,交换一点信息”,“像抛出钓鳟鱼的钓线一样,准确无误地向恰尔德饭店抛出一个长长的单列纵队”。

这不无讽刺与幽默的叙述,看似闲笔,却给全篇定下了一个基调。 第二段作者说到生物学界对“人与动物相似”的观点是什么? 答案:“暗示说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务总有点联系,那在生物学界将是相当糟糕的态度,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们,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也就是说,传统生物学界认为人类社会与生物是毫不相干、甚至是水火不相容的。

字词注音

鳟鱼(zūn 迄今(qì 蜂窠( kē 毗邻( pí

梗节(gěng 阈值( yù 蚁冢( zhǒng )苜蓿(mù xu 课文分析

(一)结合具体的语境,说说下列语句的幽默效果。 1、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 讽刺怕遭到非难的作者极端保守的心态,他们恨不得把昆虫看做是天外来客,完全有异于人类,甚至是“非生物的”,像“魔魔道道的小机器”一样。 2、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 讽刺人类的自大心理,渺小的蚂蚁的很多行为与我们相似,我们却不愿意或不敢承认这一事实,真是有些为难。

3、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用夸张的语言说明蚂蚁的社会行为太接近人类了——恐怕离看电视也不远了吧 4、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

以“轻蔑”的口气评论一只“独行的蚂蚁”,强调它们个体智慧的微不足道。

5、我们总要一边探索,一边互相呼唤,交流信息,发表文章,给编辑写信,提交论文,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

以夸张的笔法,将人类的行为“原始化”,暗中与动物行为混同,意在说明两者之间的某些相似性。


(二)本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打破禁忌,将生物的行为与人类进行比较,幽默风趣的语言背后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①作者选取了独特的视角,将一些群居性生物的行为与人类的行为进行类比,描述了它们在集体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度组织性,对传统生物学过分强调个体行为和动物本能的观点进行了反思,也对人类盲目自大、不能充分认识自身生存危机做出了警示。

②文章结尾,作者以科研为例,援引权威人士的观点,再次强调个体的智慧与群体的智慧,就像一个锯齿与整条大锯的关系,个人的孤独静默也许有助于一些发明创造,但这些发明创造必须融入到群体的智慧中才能发挥作用,才有意义。所以,我们要像昆虫那样,发扬光大“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的古老传统,经常接通我们与社会组织这个庞大网络的电路。人类还需要联合,需要团结,才能源源不断地产生智慧,克服自身发展面临的种种困境,推动社会进步。

③作者以细致的观察,入微的思考,揭示了“作为生物的社会”中一些值得让我们探讨的生命现象,以低姿态来谈论生物行为,体现一种自嘲式的幽默;从而反思我们人类自身的行为方式和组织方式,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敢于闯别人不敢涉足的禁区,表现出一种智慧上的优越,从而表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f3fbbd434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0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