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论文

2023-04-27 20:20: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环境科学概论论文》,欢迎阅读!
环境科学,概论,论文



全球气候剧变——人类将何去何

近些年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一次有一次的环境灾难,国家和人民蒙受了巨大

的经济损失。许多人们失去了他们的家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这一幕幕的发生生的原因难道真是大自然作祟?其实不然,是人类活动过度破坏了环境平衡而导致的,人类正是这出悲剧的导演者。如此下去人类必将为自己埋下的一切恶果负责。

18世纪,随着蒸汽机的发明,人类的工业开始进入大跨步发展的黄金时间。一时间,西方各国的生产力大大加强。到了20世纪,人类的发展更是到达了空前的程度。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资源的大量浪费与工业垃圾的大量排放。工厂过多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化碳气体进入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外层空间发散,对红外线进行反射,如此一来增加了地球表面的气温。时,人类不断的砍伐树木,森林大量的消失,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导致球的光合作用能力不断的下降,使过多的二氧化碳无法合成为养分。地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使地球的气候环境不断恶化,最终导致了全球性的气温升高。全球平均增1.0℃-3.5℃不均匀分布于世界各地而是道和热带地区不升温或几乎不升温,升温主要集中在高纬度地区,数量可达6℃-8℃甚至更大

全球气温升高将带来许多毁灭性的后果。首先,全球气温升高将导致两和格陵兰的冰盖会发生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北半球高纬度大陆的冻带也会融化或变薄,引起大范围地区沼泽化。还有,海洋变暖后海水体积膨胀也会引起海平面升高。从19世纪末以来的百年间,由于全球平均气温上升0.3℃-0.6℃,因而全球海平面相应也上升10-25厘米。全世界大约有1/3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岸线60公里的范围内,经济发达,城市密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洋水体膨胀和两极冰雪融化,可能在2100年使海平面上升50厘米,危及全球沿海地区,特别是那些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河口和沿海低地。这些地区可能会遭受淹没或海水人侵,海滩和海岸遭受侵蚀,土地恶化,水倒灌和洪水加剧,港口受损,并影响沿海养殖业,破坏供排水系统。199511月在柏林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二次会议上,44个小岛国组成了小岛国联盟,为他们的生存权而呼吁。 此外,大量的淡水入海水中使海水中盐度发生改变。届时海洋洋流可能发生巨大的改变,由此迎来的可能是一场惊天的气候浩劫。2004年上映的美国大片《后天》正是描述海洋洋流改变而引起的气候剧变。片中,北半球遭受了飓风、暴雨的袭击,随后进入了冰川时期,气温骤降几十度,人类在极端的天气下不得不大范围向南迁移。

此外,研究结果还指出,CO2增加不仅使全球变暖,还将造成全球大气环流调整和气候带向极地扩展。包括我国北方在内的中纬度地区降水将减少,加上升温使蒸发加大,因此气候将趋干旱化。大气环流的调整,除了中纬度干旱化之外,还可能造成世界其他地区气候异常和灾害。例如,低纬度台风强度将增强,台风源地将向北扩展等。气温升高还会引起和加剧传染病流行等。以疟疾为例,过去5年中世界疟疾发病率已翻了两番,现在全世界每年约有5亿人得疟疾,其200万人死亡。




对于目前大气CO2浓度和全球温度正迅速增加,以及温室气体增加会造成全球变暖的原理,都是没有争论的事实。我们如果等到问题发展到了人类可以明显感知的水平,这时候往往已经难以逆转,那么就为时已晚因此现在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以便采取对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迄今为止,我们无法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但是退而求其次,至少应该想尽办法努力抑制排放量的增长,不可听天由命任凭发展。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美国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3%至4%,而排放的二氧化碳却占全球排放量的25%以上,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美国曾于1998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20013月,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 后来,经过各国的努力,20052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但是,由于各种利益的驱使,有些缔约国并没有完成上述的目标,而是还在不断的摧残着本已非常脆弱的环境。2009年,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同时,它还是《京都议定书》签字国第五次会议。根据巴厘路线图的决定,本次会议将诞生一份新的《哥本哈根议定书》,以代替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因此,本次会议被喻为 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 大会最终达成了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做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但是,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还不明确,资金问题没有完全落实,实质性的问题依然悬而未决。大会决定将谈判延伸到2010年,并设立了在2010底于墨西哥城召开的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上完成这一回合谈判的新目标。

如果按照目前这种情势发展下去,综合各种温室效应气体的影响,预计地球的平均气温届时将要提升两度以上。一旦气温发生如此大幅提升,地球的气候将会引起重大变化。 因此为今之计,莫过于竭尽所能采取对策尽量抑制上升的趋势。目前国际舆论也在朝此方向不断进行呼吁,而各国的研究机构亦已提出各种具体的对策方案。

一、保护森林的对策方案。停止毫无节制的森林破坏,另一方面实施大规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进森林再生。目前由于森林破坏而被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根据估计每年约12gt.碳量左右。倘若各国认真推动节制砍伐与森林再生计划,到了2050年,可能会使整个生物圈每年吸收相当0.7gt.碳量的二氧化碳。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5c04633580216fc700afd4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