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着去上学散文随笔

2022-12-07 17:33: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走着去上学散文随笔》,欢迎阅读!
散文随笔,上学

走着去上学散文随笔

走着去上学散文随笔

新中国刚成立那几年,洛阳各县多不通公路,有马车,偶尔有货车,绝对没有公交车。我初中毕业通过考试被洛一高录取,要想求学,那就要扛起行李,迈开双腿走路到学校。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来说,这叫长途跋涉。

当年洛一高在市区,而学生大都来自各县,近的偃师、孟津有几十里,我家在宜阳,有七十里远,远的洛宁、嵩县、汝阳,都在百里之外。走路上学,是他们求学洛一高的头道门槛。

那时,家家很苦,能走路上学的孩子在农村大都当劳力使用,家长对生活只求温饱,没有更大奢望,一般不全力支持孩子上学,因此,学生走路上学全靠自觉。这自觉源于强烈的求知欲,以及探知外部世界的好奇心。

学生当时长途跋涉求学,没有诱人的物质奖励,也没有任何的精神鼓励。就说我吧,背起行李走,思想单纯、坚定,就是要赶到学校不迟到、不缺课,这才是心无旁骛。途中,遇上风和日丽,还好说;碰上下下雪,头上雨淋雪飘,地上泥泞湿滑,走起路来十分艰难。更难的是走累了行李没处放,只能抱着树干喘口气,就算歇息。如果途中能在坟头上遇到供桌,能坐下吃几口干馍,爬到水沟边一番牛饮,那就是很的事情了。

除了路远,有的家境贫寒,吃不饱穿不暖,甚至要忍饥挨饿走路上学。有位来自嵩县的谢呼晨同学(已故),有次走路上学夜半遇上狼群,只得借宿在老乡家的牲口屋里。老乡家断炊,他还把自己在路上的`干粮留给老乡的孩子。

那时的学生走路上学,可不是一次、两次,而是要历冬历夏,连着走过三年。当时同学们的求学走路之旅,没有当今市场经济氛围下的那么多功利目的,真正是坚定求学读书之旅。这是无字的课本,它以无声的语言给了我们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一往无前的克服困难的和信心。


我的另一位同学现居外地,常打电话过来诉说乡愁。谈起当年徒步负重求学时总会感慨,当年饭都吃不饱,上学的劲头还那么大,心胸沉静踏实,不心浮气躁,那一步步地走,真正是用心走路,誓言写在路上,是为新中国读书,为祖国为人民读书,想想这不就是现在说的实干兴邦之路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5eb4a1832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5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