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元亨《沉醉东风·归田》翻译赏析-古诗-赏析 _1

2022-07-30 17:17: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汪元亨《沉醉东风·归田》翻译赏析-古诗-赏析 _1》,欢迎阅读!
元亨,赏析,归田,东风,古诗

汪元亨?沉醉东风·归田?翻译赏析-古诗-赏析

远城市人稠物穰,近村居水色山光。熏陶成野叟情,铲削去时官样,演习会牧歌樵唱。老瓦盆边醉几场,不撞入天罗地网。 经历了坎坷的官场生涯,作者汪元亨远离繁杂的城市,来到乡野,在全新的环境中开始新生活,该曲用比照的手法,塑造了一个陶醉于田园牧歌式生活,有着自由欢快心情且脱胎换骨的野叟〞山翁形象。 【名称】沉醉东风·归田 【年代】元朝 【作者】汪元亨 【体裁】散曲·小令 【宫调】双调 【曲牌】沉醉东风

远城市人稠物穰,近村居水色山光。熏陶成野叟情,铲削去时官样,演习会牧歌樵唱。老瓦盆边醉几场,不撞入天罗地网

达时务呼为俊杰弃功名岂是痴呆?脚不登王粲楼手莫弹冯讙铗赋归来竹篱茅舍。古今陶潜是一绝,为五斗腰肢倦折。 注释:

人稠物穰〔rang:人口稠密,物品丰富。

②“熏陶〞句:感染和陶冶成为老农民似的情性。野叟,野老,老农。 时官样:时髦官员的模样,流行的官僚架势。 老瓦盆边:粗陋的陶制酒器。这是元曲中习用的词语。

天罗地网:喻法制森严、危机四伏,无法逃出官场中设置的陷阱。

⑥“达时务〞句:?三国志·诸葛亮传?“徐庶见先主〞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固有俗语:识世务者为俊杰。〞达:通晓。

王粲:汉未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西京丧乱,他避难荆州,投靠刘表,未被重用,于是作了一篇?登楼赋?抒发自己久客异乡,才能不得施展所产生的思想情绪,主旨仍是对功名的热衷。

手莫弹冯讙铗:冯讙在孟尝君家里作客,没有得到重视,于是弹铗而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有了鱼,又说出无车〞;有了车,又说无以为家〞。他自然也是追求功名富贵的。 译文:

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住在山水风光的乡村,不知不觉有了老头子的情怀,把当官的烙印都消除了,学会了民歌野曲,端着老瓦盆和几个农夫喝碗小酒,再也不投身那天罗地网的官场。兴旺了被人唤作俊杰,放弃了功名就要被叫做痴呆吗?不学那王粲登楼,冯讙弹琴,他们只是追求功名,辞官归隐竹篱茅舍,古今只有陶渊明是真俊杰,不为那五斗米折了腰。 鉴赏一

首先,用喧器热闹的都市与清幽恬适的村庄比照〔明比〕。都市的富贵繁华,没有给予作者优越的舒适感,反而觉得自己像久在笼中的鸟,失去自由,失去乐趣,失去本性,而竹篱茅舍,环山傍水的宁静村庄,天然无雕饰,极具诱惑,人在这里可以无拘束无忧虑,心情舒畅


地过着淳朴的生活,虽那么带月荷锄归〞,不无辛苦,甚至饥来驱我去〞,难免饥寒,但日子过得踏实,过得充实。乡野清幽淡雅的环境很适合作者生活,更是他找到精神解脱的地方,故近村居水色山光〞,是说自己要投入到新环境新生活中去。此外,处在元末乱世的作者,能做到远城市人稠物穰〞,足见他是一位敢于改变自己,对自由生活有所追求的士大夫。通过城乡生活的对照,展现的不仅仅是环境气氛的差异,更是作者的勇气。 其次,用污浊险恶的官场与清新优美的田园比照〔暗比〕。作者曾以苍蝇竞争,黑蚁争穴〞形容当时官场的腐朽,表达厌恶之情;而对清新幽静的田园那么描述到居山林〞,看青山,玩绿水〞……充满着喜悦之情。感情的色彩差异,折射出他对生活价值的取向,官场的生活已让他厌倦,并说出急流中勇退是豪杰,不因循苟且〞,说明退出仕途的决心,而那采黄花,摘红叶〞,随分耕耘〞,演习会牧歌樵唱〞的田园生活令他神往,于是他主动地选择绝念荣华,甘心恬淡〞的道路。他乐田躬耕,是为了最终能够摆脱官场的天罗地网〞,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他歌咏隐逸,老瓦盆边醉几场〞,庆幸自己身心得到了解放。在两种境界的对照中,展现的不仅仅是作者摆脱羁绊而获自由的幸福之情,更是对自身价值的重新认识。

最后,用虚假多变的时官样〞与纯真率真的野叟情〞比照〔暗比〕作者对归田前的官样〞和归田后陶冶成的野叟情〞怀有憎恶和喜爱的不同感情。但这前后感情和态度的变化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是以行动来表现作者思想本质的改变。这表达生活作风、生活方式上的改变:一是从官场来到乡村,环境变了,自己的生活作风也要彻底改变。去除官场中的习气,就是不迎合,不依附,不伪装,不再察言观色地行事,与随波逐流的坏习气彻底决绝;去掉官吏的架子,就是把身上沾有的号发施令、指手画脚的官僚作风去掉,回归野叟情〞,亲近野叟情〞。所以,铲削去时官样〞暗示作者的人格和尊严没有丧失。二是种地求食,生活在自己的田园———学会牧歌樵唱〞,享受悠然之后;竹几藤床,草舍柴门〞,怡然简朴的生活……熏陶成野叟老农的性情。由此鲜明地反映出作者的脱胎换骨及叛逆精神。 摆脱束缚而流露的欣喜之情,在于说明作者具有积极的追求精神和改变自己的勇气;为归田村居生活而深感自豪,在于说明作者具有纯朴的人生价值和安贫乐道的思想。这是心灵的净化,是高唱人生新旅途新生活的真情流露。 鉴赏二

这首小令一起首就用了一组对仗,将山林〞与城市〞作鲜明比照,一居〞一远〞,喜恶清楚,擒住了归田〞的题目。诗人给山林生活的定性是清幽淡雅〞,而对城市生涯的说明那么是富贵奢华〞,趋前避后,表现出蔑视富贵、淡泊名利的胸襟与决心,写出了决计归隐的思想境界。这就为下文尽兴地讴歌饮酒作诗、探梅赏景的自得生活,留出了宽广的余地。 酒杯〞二句又是一对,概括了归田后的诗酒生活。这一组对仗工整而雄豪,鲸量宽〞与腰大〞尤见新巧。前者出自杜甫?饮中八仙歌?饮如长鲸吸百川。〞后者那么本李白?醉后赠王历阳?“诗裁两牛腰〞及宋人潘大临?赠贺方回?“诗束牛腰藏旧稿〞。作者信手拈来,稍加改造,显示了高超才情和文人本色。

灞陵桥探问梅花〞,是元人习用的所谓孟浩然的典故。在前选张可久?一枝花·湖上归?、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事?等篇中,都指出这是元人的一种附会。这附会并非全然无因,晚唐诗人唐彦谦曾有?忆孟浩然?诗曰:郊外凌竞西复东,雪晴驴背兴无穷。句搜明月梨花内,趣入春风柳絮中。〞苏东坡?大雪青州道上?也有又不是襄阳孟浩然,长安道上骑驴吟雪诗〞


的诗句,施元之注:世有?孟浩然连天汉水阔孤客郢城归图?,作骑驴吟咏之状。〞但孟浩然的雪晴驴背〞、骑驴吟雪诗〞,并无探梅确实切迹象,更同灞陵桥无关。倒是另一名晚唐诗人郑棨,有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的名言。结果宋元人就将两者混淆在一起,创造出孟浩然踏雪寻梅〞的佳话,马致远还著有同名的杂剧。但不管怎么说,骑驴灞桥,踏雪寻梅,从此都成了文人高士冬令雅兴的象征,在这首曲中那么成为居山林清幽淡雅〞的一种具体写照。而且,如果说灞陵桥探问梅花〞是以讹传讹的话,下一句村路骑驴慢慢踏〞却与唐彦谦的诗境恰巧暗合。作者以孟浩然自许,因为孟浩然确是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李白?赠孟浩然?〕的高士典型。

这首小令在铺叙归田〞后的生活表现中,或夸张,或快语,旷达高洁。结尾中以村路骑驴〞高车驷马〞对举,由慢慢踏〞引出稳便〞,更是巧妙地补点出脱屣富贵、避险求安的归田动机。作者的?沉醉东风·归田?也是一气作了二十首,无不是出自肺腑的真切感受,这正是作品亲切有味的成功原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635134518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0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