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2023-03-03 11:2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欢迎阅读!
必要性,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制度

论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作者:黄丽

来源:《企业文化·下旬刊》2017年第07

摘要:在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工资制度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改革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改革和优化作为改革的重点可以说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必要性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虽然正在不断完善,但工资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针对事业单位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以使我国事业单位更快更好 的发展。

一、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现行的工资制度通过竞争激励机制的引用,将工作人员的薪酬和工作业绩紧密结合起来,然而在实际操作工作中并没有实现工资的灵活分配,也没有将额外津贴和艰苦岗位的津贴落到实处,造成一些苦、累、脏、乱和危险的艰苦岗位技术人员流失较为严重,事业单位中的管理人员工资普遍较低。事业单位的改革包含对工资制度、人事制度、考核制度和立法工作的改革,忽略了相关配套改革的推进,这对工资制度的改革造成阻碍。 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从最初的职务工资制度,到结构工资制度,再到根据工作性质和特点划分的工资制度,最后岗位工资制度的改革,每一步改革都代表着前进。因此,必须顺应時代的发展,不断推动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改革,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积极健康发展。 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平均主义倾向严重

事业单位内部工资收入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倾向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工资制度本身不尽合理,平均主义的成分较多。事业单位工资分类管理办法不能很好地体现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性质和特点,工资中体现岗位和贡献的因素不足,与机关工资制度没有真正脱钩,难以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二)工资外收入分配缺乏有效监管


不合理的工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工资外收入分配秩序比较混乱。地区、部门在基本工资外自行发放津贴补贴相互攀升,地区间、部门间的工资收入差距呈持续扩大的趋势,难以有效调控。工资水平地区差距拉大,部门之间苦乐不均。

造成上述问题的存在,主要原因是:第一,工资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现行的工资管理体制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财力的差异存在着尖锐矛盾,国家出台的调资政策难以发挥平衡调节事业单位工资收入水平的作用。第二,工资增长机制不完善,工资增长仍只局限于内部等级晋升,与外部是脱节的。现行的工资增长机制很难发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的作用。第三,工资制度改革不配套,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没有与其它制度如人事制度、保障制度改革配套进行,工资制度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 (三)缺乏工资增长的机制,缺乏考核激励机制

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未建立增长机制,严重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事业单位工资多年未增长,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通货膨胀居高不下,造成工资收入实际缩水。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与行政机关工资制度相仿,基本工资制度为全国统一制定,而基本工资水平多年未曾调整,面对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工资多年未增长的话,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实际是贬值减少了。为了避免工资收入下降的事实,在基本工资不变的情况下,有的事业单位通过小金库、乱发津贴补贴等方式实现工资的增长。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并非是确定每年一定要涨多少工资,而是在于每两年要固定涨一次工资,具体涨幅根据当年的情况来定。当前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正是缺乏正常的工资增长制度,在相当多的年份,工资增长靠的是津贴补贴。 在一般的企业单位,员工的收入往往与其业绩相联系,即通过绩效考核来实现工资收入的发放水平。绩效考核是现代企业普遍建立的收入分配制度。发达国家的政府机关也建立起了相应的业绩考核制度,将个人的绩效与其工资收入挂钩。我国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中缺乏考核激励机制,往往形成干好干坏一个样,工作业绩与工资收入分配没有形成良性的互动。 三、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方向 (一)改革事业单位工资分类管理办法

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的性质、社会责任、发展前景,重新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缩小财政供养人口范围,并通过分配制度的改革促进事业单位体制的改革。一类是行使行政职能的单位,实行公务员工资制度;另一类是不适合推向市场的基础公益类事业单位,仍按事业单位管理,建立符合其自身特点的工资制度。其他事业单位,将逐步改制为企业,实行企业的工资制度,其工资不再由国家财政保障。 (二)建立并完善检查监督机制


结合深化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加大调控力度,健全调控体系,规范事业单位的工资收入分配:一是规范工资收入分配的支付方式。主要包括,建立单位工资专户,将单位的工资性收入全部纳入单位工资专户,实现单位工资分配的货币化、透明化、规范化;二是运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合理调控各类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的总体水平;三是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收入分配的指导和监督,重点健全对事业单位法人的约束和监督机制。 (三)建立工资增长机制,健全考核激励机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增长机制是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所谓工资增长机制,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随着经济发展水平而适当、稳定提高。事业单位工资增长机制具体来说包括基本工資、津贴补贴的增长机制。对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来说,建立增长机制尤其显得重要,特别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完全靠财政资金来支付工资,其增长机制核心是通过制度确定财政拨款逐年增加,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建立工资增长机制核心是规范工资发放的标准,避免乱发钱

事业单位的考核激励机制直接与绩效工资挂钩,建立起健全的考核绩效机制是当前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当务之急。健全考核激励机制的核心是构建一套考核标准和体系,特别是针对事业单位工资人员的岗位特点,目前已有的考核激励制度往往是以编制和身份为重点,没有建立起以来考核激励的标准,即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为考核指标。健全考核激励机制的核心就在于以工作人员的业绩为评判标准。 四、结束语

总之,改革现行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只有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分配原则和机制,使之真正成为具有活力的激励手段,才会使事业单位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充满活力和生机。 参考文献:

[1]何宪.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研究[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71. [2]文英.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614.

[3]中国人事出版社.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年鉴[M].中国人事出版社,2014.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69385b8a6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d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