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安石《示长安君》有感

2022-07-29 17:30: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王安石《示长安君》有感》,欢迎阅读!
王安石,长安,有感

读王安石《示长安君》有感

读王安石《示长安君》有感

——读王安石《示长安君》有感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沙尘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王安石(10211218——1086521),字介甫,号丰山,汉族,临川人,北宋着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舒州通判等职。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借以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以稳固和加强封建统治。以新法次第实施,到新法为守旧派所废罢,其间将近十五年。这十五年间,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国库充裕,富国强兵的效果十分显着,呈现了百年不曾有过的繁荣景象。

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名列"唐宋八大家"。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就是这样一位敢于改革弊政,自有风骨,一心为民的铮铮铁汉,也有他柔情似水的一


面。着名的《示长安君>就是一首流露作者温婉多情,兄妹情深的代表作。

这首诗作于仁宋嘉佑五年(1060)王安石使辽前。这一年他正好四十岁。诗中的长安君是王安石的大妹,名文淑,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王安石与她兄妹之间感情深厚,因此在临行前写了这首诗给她。诗的首联讲少年别离之苦,心情沉重。老去相逄本应欣喜,却又顿生"怆情"。这一句的关健是在"老去"二字,此时的`王安石己在仕途奔波多年,虽不能说失意,但总有一种大志末伸的感慨。这从他嘉佑三年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却未被采纳可知。作为一个以天下为己任,从青年时代就想干一番事业的政治家,到了不惑之年还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其悲怆的心情是可以想见的。可是这种心情又不是可以随意对人吐露的,只有在象长安君这样自小与自己手足情深的亲人面前,才能一吐为快,让家人理解你,陪你叹息流泪,给予同情和抚慰。

颔联是为人传诵的名句。这二句准确地选择家庭生活中的细节,运用恰当传神的词语,创造出了一个温暖亲昵的家庭气氛的意境。"草草"修饰"杯盘",可见酒菜之简单;"昏昏"修饰"灯火",既随便又神秘。在这昏暗的灯火下,促膝谈心,席间谈笑风生,欢声笑语;灯下推心置腹,直面人生。这位妹妹用她特有的朴实无华但真诚深情的方式来送别兄长。诗中""""二字看似信手拈来,实那么是精心挑选,其手足之情和家庭之乐由然而生。

家庭生活是如此的温暖欢乐,诗人却难得享受得到。这就不能不令他自伤自怜,感慨万端了。故颈联即以感慨语出之,二句以"""又作"串成一气。兄妹俩被湖海阻隔,多年不见,刚刚相见还在伤情之时,想不到又要冒着风沙出使到万里之遥的异域去。"三年


"言相隔时间之长;"万里"言间隔之远,一纵一横,相辅相成。""极言阻隔之深,"尘沙"那么言远行之苦,读罢更使人感到相逄难,别亦更难。然而,王安石是一位大政治家,尽管自怜自叹,还是要决然而行。至于骨肉亲情,诗人自信大丈夫志在四诲,视万里假设比邻。假设是手足情深,隔得再远,我们的情分也会日益亲密。所以诗人最后说,到了大雁南飞的秋天,我会寄信回来,告诉你重逢的日期。这既是对妹妹的抚慰语,又是此行必须完成任务的自信语。

这首诗之所以成为王安石的名作,就在于作者在诗中注入了真挚的情意。无论是对亲情阻隔的深情眷念,还是对仕途困难的顿生感慨,都是出于肺腑的至情。这正说明王安石不仅是一个铁腕宰相,同时又是一个富有柔情的凡人。

程安林,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人。六十年代入伍,效劳于北京军区工程兵安装营。后转业至中石油大庆石化总厂,八九年调中石化濮阳乙烯,历住科长,车间主任,竣工验收办主任等职。退休后涉猎诗词书画,有多篇诗作,诗评散见于《石化老年》,《八桂诗词》,《家乡》等刊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6e2861fb6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1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