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化管理平台提升采气作业区管理水平

2023-01-30 01:46: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以数字化管理平台提升采气作业区管理水平》,欢迎阅读!
作业区,管理,数字化,提升,水平

以数字化管理平台提升采气作业区管理水平

摘要:随着两化融合国家战略的部署和不断推动,分公司建设数字化管理来推动业务工作规范化、生产安全可视化、管理考核数字化,促进油气田质量效益的提升。为保证数字化管理平台在作业区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作业区通过完善平台管理制度、加强应用培训、严格监督考核等措施,提高了数字化管理平台流程任务、周期任务的上线数量与任务符合率,有效的利用数字化管理平台推动了作业区管理规范化、生产安全可视化、考核数字化进程。 关键词:数字化管理平台;应用提升;信息化;管理 1.基本思路

十二五以来,集团公司和各油气田分公司都在积极开展单个信息化业务系统向综合业务应用转变的集成整合与深化应用工作。如何借助于物联网、大数据、移动应用等信息化技术,实现信息化与油气生产、安全、环保管理具体业务深度融合,来推动业务工作规范化,促进油气田质量效益的提升,是摆在我们信息化建设者面前的新课题。 2.根本目的

建立一线井站基础工作质量标准信息化支撑。基于分公司开发生产基础工作标准化管理成果,梳理场站、管道的基础工作质量标准和三册一图,建立标准体系数据库和分析平台,有效推动作业区基础工作质量的改善和提升。

融合基础数据采集应用于场站日常操作。以一线井站基础资料标准化工作为参照,结合现场基础工作的具体要求,采用移动应用模式实现现场操作过程中的基础数据录取,避免数据交叉或重复、简化数据采集工作。

规范作业区业务工作流程化管理。基于分公司逐步规范的作业区业务管理流程,实现一线场站管线基础工作的标准化管理,实现作业区生产管理、QHSE理的规范化管理。

3.作业区数字化管理平台架构及功能 3.1.业务架构

数字化管理平台业务架构由作业区机关和一线井站两个业务层次构成,并通过十大基础工作管理流程,实现两个业务层次之间的无缝对接和高效协同。 一线井站业务层:井站员工依据生产单元、生产实体管理的工作质量标准和三册一图来开展日常工作。其中,生产单元包括采气井、集输气、输配气、增压、脱水等类型;生产实体包括装置、工艺单元、设备、管道等类型。

业务管理流程层:根据岗位工作质量标准、三册一图、内控管理流程等规章制度,结合生产现场工作特点,将与作业区生产基础相关的业务管理流程归纳为巡回检查、维护保养、属地监督、作业许可管理等流程。

作业区机关业务层:根据作业区各专业的岗位职责、业务分类、业务需求,按照10类与基础工作相关的业务管理流程,实现对一线井站基础工作的管理。 3.2.应用架构

应用架构从底向上分为三个层次。底层建立基础工作管理的规范体系;中间层实现规范化管理;上层通过管理流程应用配置。

规范体系管理层:是通过开发软件工具实现对业务体系和生产体系的维护。业务体系管理即按照行业(企业)标准对石油上游领域的业务进行划分和管理;生产体系管理是实现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及作业区实际的组织机构、岗位、人员、生产实体等的维护和管理。


操作单元管理层:将业务体系和生产体系管理的实体类型与操作类型进行有效组合,形成各类操作单元,并对操作单元关联的流程规范、操作要点、安全风险、关联信息、操作表单等属性进行规范管理;将分公司及作业区的管理规范、工作规范、操作规范进行体系化管理,为场站日常工作安排及工作执行提供指导。 管理流程配置层:通过BPM业务流程管理技术实现对巡回检查、常规操作、分析处理、维护保养、检查维修(施工作业)、变更管理、属地监督、作业许可管理、危害因素辨识、物资管理等基础工作流程进行灵活配置,来满足作业区机关及一线井站的业务应用需求,同时为作业区生产管理、QHSE管理、经营管理等专业化管理奠定基础。 3.3.实现主要功能

现场操作过程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岗位工作标准化管理模块制定与约束井站各项工作质量标准与完成证据,在任务调度组织管理模块内约束任务的执行时间、执行周期及截止时间等,利用现场操作过程管理模块对工作质量、作业风险与控制措施进行把控,从而规范两个现场的日常操作。

融合井站日常操作与基础数据采集应用。利用数字化管理平台自身数据库,对井站日常工作完成情况、任务完成过程中收集的各项数据进行记录与汇总,简化井站员工繁琐的工作记录任务,顺应无纸化办公趋势。

实现井站基础工作精细管理、量化考核。通过工作标准化管理模块对井站各项工作进行分类、定级,明确工作任务分值,通过监督与考核管理模块量化各员工任务完成数量与质量,为井站员工考核提供数据支撑。

作业区业务规范化管理。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明确工作任务下达时间、任务内容、责任人、完成期限、完成时间等,加快业务经办节奏,规范了作业区机关各项业务流程与管理,量化了任务完成效率,规范业务程序。

完善任务与业务数据统计功能,方便汇总与分析。数字化平台提供了完善的工作与业务数据汇总与分析功能,直观的反映了作业区各项任务的执行、完成、超期情况,任务与业务类型占比等各项数据,有助于查找作业区工作任务与管理工作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方案,提高作业区管理水平。 4.数字化管理平台应用

按照分公司及气矿要求,为推广作业区数字化管理平台应用作业区采取一系列措施统一数字化管理思想,提高员工认识,调动员工应用积极性,规范考核制度,从而发挥数字化管理平台作用。 4.1.完善平台管理制度

为优化工作安排,落实工作执行,作业区成立数字化管理平台应用推广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总体牵头推广工作,成立推广应用实施小组,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进度与目标。编制作业区数字化管理平台操作考核指南,规范数字化平台应用,分解各股室任务数量,明确任务质量与考核。 4.2.加强应用培训

数字化管理平台推广过程中,除编制数字化管理平台操作与考核指南外,作业区采取了多种形成的培训方式,提高人员平台操作水平。包括:开展生产现场或室内集中培训与操作演示;录制数字化管理平台操作视频并发布;组织一线井站员工进行集中办公统一指导,处理平台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 4.3.严格监督考核

作业区组织开展了数字化管理平台劳动竞赛,将数字化管理平台各项工作纳入劳动竞赛内容,以赛代练,以赛促用,激发员工应用数字化管理平台积极性。


每周对作业区流程任务与井站周期任务完成情况与质量进行跟踪与公布,每月按照考核制度对各股室或井站进行奖惩。 5.数字化管理平台应用效果

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平台培训与严格监督考核,井站数字化管理平台周期任务上线数量呈上升趋势。同时随着作业区三册一图的修订完善,任务符合率不断提高,数字化管理平台与井站现场实际工作结合度不断提高。随着数字化管理平台培训工作的开展,考核措施的落实,作业区经营管理、HSE管理与生产管理相关流程任务数量提高明显。 6.存在问题与下步打算

数字化管理平台部分业务与流程有待进一步优化。下步应业务与流程问题记录与汇,积极与上级部门进行沟通,及时汇报业务与流程存在不足,以便对数字化管理平台业务流程进行修改或调整。数字化管理平台与其它管理平台存在业务交叉或重叠,下步应对交叉或重叠业务进行梳理,优化各线上或线下平台业务,整合各管理平台资源,提高数据共享效率,避免重复工作量。 参考文献:

[1]赵长军、贺亮、王镇,《作业区数字化管理平台软件详细设计说明》,重庆庆云石油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2]李莎,《自贡采气作业区数字化管理考核操作指南(试行)》,蜀南气矿自贡采气作业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75ff26a82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