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我的爱心卡反思

2023-04-17 19:03: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浙美版我的爱心卡反思》,欢迎阅读!
爱心卡,反思

浙美版我的爱心卡反思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结合近期的疫情时事,我选择了《我的爱心卡》一课。本课是“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内容,综合性强,同时又是具有很好情感教育意义的一节课,通过制作一张爱心卡,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课堂活动,学习创造性地运用身边的材料,去设计和表现自己心中最美的感恩之情。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如何安排一节课的教学,让这节课既活泼又生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又能将这节课的情感目标潜 移默化教授给学生?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

观摩了前几期其他美术教师的网课视频,无一例外地发现,一节优秀的美术课往往都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从枯燥的课本知识转变成学生体验情感、感受快乐的学习。

本节课的设计以情感教育为主线,利用“抗疫”元素把课堂的各个部分贯穿起来。导入时,利用一线抗疫的工作图像,配上音乐和旁白渲染气氛,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刺激直观地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课末,播放“抗疫英雄凯旋,民众迎接感谢”的图像视频增强学习效果,引导学生留心将自己的作品运用到生活中,强化设计联系生活的意识

二、发散学生的创造思维

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模式是:教师示范并进行解说——学生记忆——学生“复制”教师范作。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实践能力统统不能得以充分发挥。而新课标要求美术课程要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设计“爱心卡”时,我划分了两个意义层面三种作业方式,其一是爱心形状的卡


片,另一是用爱心装饰的卡片;课中用图示由简到难展示了三种制作卡片外形的方法,前两种是“爱心”的不同制作方法,第三种是各种形状的卡片,将之前学生所学的“鲜花”和“蝴蝶”因素也联系进来,学以致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选择其中-种,避免千篇一律的作业形式。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低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最重要的是,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吸引学生听课。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是活跃的,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容易失去注意力。

一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用音乐影像从视觉、听觉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要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适当“暂停 让学生时刻保持美术学习的乐趣。在这一课的作业环节,我分为了两步,待学生完成卡片外形制作后,再利用微课示范,进行下一步的卡片装饰。课堂中适当的“暂停”,这种讲练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让低年级的学生时刻保持注意力的集中,从而保持学习兴趣。

三是语言的亲生化,将生硬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语言,接近学生年龄层。

四、今后美术课的发展

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能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现代信息技术为美术课程提供了大量开放性的信息资源,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既动脑又动手,多种感官并用,使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余地空间更大,从单纯被动接受知识变为自觉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方法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综合运用,可以使美术教学从形式、内容及教学效果.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79a853117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f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