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从“仪”之美到仪式感

2023-02-24 09:15: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仪——从“仪”之美到仪式感》,欢迎阅读!
之美,仪式

仪——从“仪”之美到仪式感

作者:张世程

来源:《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18年第9



仪,篆书作“?”。《说文解字》说:“从人,义声。”显然这是个形声字。《说文解字>又说:“仪,度也。”这样看来,“仪”是“人之义”,即作为人该有的法度,既不能偏,也不能倚,要恰到好处,唯有如此,才是美的、好的。

先从“仪容”说起吧,我总觉得它要比“容貌”来得端庄美好,是刚刚好的那种。而“仪态”呢?是指仪容与姿态,乃至风度。有一个成语“仪态万方”,是张衡造出来的,他的《同声歌》里有“仪态盈万方”的句子,说的是容貌、姿态各方面都很美,美得无可挑剔。然而我却觉得有点过了,总担心有“繁华落尽君辞去”的时候。

礼仪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对人、对己、对鬼神、对大自然、对天地万物,表示尊重、敬畏和祈求等思想意识的各种惯用形式和行为规范。

“礼仪”这个词由来已久,到今天人们似乎越来越重视礼仪了,这当然是好事!它是我们在社交活动中为了表示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也应内化为一种心灵诉求。但过分了也不好,如有些职场人士接受过严格的礼仪培训,看起来似乎是有礼貌的,却不是发自内心的,这样他的微笑就变得很难看。

礼仪可分为“礼节(仪节)”和“仪式”。一般来说,礼节是个人性的形式,不需要借助其他物品就可以完成,譬如磕头、鞠躬、拱手、寒暄,以及我们今天的握手、拥抱等。而“仪式”大多是集体性的,一般需要借助其他物品来完成,譬如迎宾仪式、结婚仪式、丧葬仪式、祭孔大典、奠基仪式、落成典礼等。无论礼节还是仪式,每一样都不能过分,过分了就让人感到不适或流于形式,甚至恨不能吐槽一句“恶心死了”。礼仪的适度,是心灵的外露,是教养的外显,《孔雀东南飞》里兰芝自诉“十六知礼仪”其实是说自己本是有教养的女子。

在学校,升旗仪式是必不可少的。某日我乘电梯,正好赶上升旗,走出电梯口,仪式未完,便毕恭毕敬地立在电梯口,继续这场仪式。我的行为大概影响到了离我不远的一个女生,她本是坐在长椅上看书的,后来也起立了,加入这场仪式。上课仪式是每天都要进行的,可是,一旦不往心里去,懒洋洋地应付,流于形式就糟了。

特别想说说婚礼和遗体告别仪式,将这两个扯到一起,似乎有点让人感到不适吧?可是,不必忌讳!请看,咱们这地方的婚礼上,父亲将女儿郑重地委托给新郎,新郎、新娘给双方父母敬茶,伴随着深情的嘱托或亲切的称呼。这样的仪节我是很感动的,一点也不做作,因为这是在见证生命新里程的开启!曾和一君子约定去往殡仪馆吊唁一位英年早逝的同事,没想到他和我一样很愿意参加这样的仪式,因为这是阴阳两隔之间拥有生命与失去生命的最后的告别。这一点,我在父亲辞世的那场仪式上体会得尤为深刻,生命来去之间的庄严与肃穆,就通过这样的仪节典礼让人体验得真切,乃至由此升腾起某些关于生命的哲学体认与思考。

有个新一点的词,叫作“仪式感”,由“仪式”而“感”,注定是适度的“仪式”,并且要“走心”。走心了,才让自己感觉是在生活,而不只是生存。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喝

茶……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经典影片《蒂凡尼的早餐》中,霍莉穿着黑色小礼服,在蒂凡尼精美的橱窗前慢慢地将早餐吃完,早餐只是面包与热咖啡而已,霍莉却宛若赴一场盛宴。

霍莉以她的方式告诉我们,生活的意义就在于自身的赋予,就在于走心。如果失去这一层面的话,那么日复一日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的生活节奏似乎越来越快,甚至杂乱,甚至无序,甚至喧嚣,以致沉抡。这时,请放慢脚步,给它加入一点走心的仪式感,这样,我们的人生就会变得庄严,灵魂就会有安放的地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7b37be167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a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