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2023-02-16 02:39: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欢迎阅读!
倾听,培养,能力,如何,学生

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作为老师,我们大家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看到这种现象:教师讲的课成为学生的“耳旁风”,请学生答题,学生张口结舌不知所指;学生一边争先恐后高举小手,一边急切呼唤“我来!”“我会!”。教师请一学生发言,该生洋洋自得,其余学生无心聆听,或为自己未有发言机会而连声惋惜、抱怨,或迫不及待地轻声与同学交流;学生从多角度回答问题后,再请学生发言,学生不能归纳综述。有的学生还一再举手要求发言,结果还是简单地重复某个学生的回答,或是重复一些明显的错误;更有甚者是听耳不闻,把老师、同学的话当耳边风,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或是敷衍了事,嗯……喔…… 好……哎……似乎略有所思,实是心不在焉.

讨论交流亦是如此,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闹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交流只是一个表述的过程而缺少倾听的过程,使交流效果大打折扣。我们的课堂现在普遍呈现出的现象就是:“热热闹闹"爱说话,爱表达的学生多。但在活跃的课堂中,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倾听。倾听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效的倾听能帮助我们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触类旁通,萌发灵感;还能使我们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那么,我们如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让学生正确表现自己,学会倾听呢?下面简单谈一谈我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 一、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会听" 学会倾听,需要良好的指导.教学生学会倾听是教师的重要责任。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从以下二个方面优化对学生“听”的指导: 1、细化“听"的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学生对此认识比较模糊。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了的要求。我在教学中就明确提出了“学会倾听要五心",即倾听时做到: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2、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1)洗耳恭听,捕捉教育契机.随着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这一切都需要教师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因此,教师自己要先学会倾听,倾听学生的发言,欣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课堂上无论学生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无论是说明白了还是语无伦次,教师都要专注地倾听,不能有半点不耐烦,更不能打断他们的话。努力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困惑的焦点、理解力的偏差、创新的观点、有价值的批评。 2)察言观色,帮助学生解惑。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必须具备敏锐的分辩能力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这样才能捕捉到教学过程中稍纵即逝的、极有开发价值和利用价值的动态生成资源。


3)真情流露,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在倾听学生的回答时,可以用面部表情,各种手势来表示感情。有时,对学生一个真诚的微笑就如同说:“我关心支持你”.竖起大拇指、OK的手势、放松的动作或简单的招手等,都可以把承认、接纳和关心的信息传达给学生。此外,当学生的行为使教师愤怒,使老师感到伤心时,教师尽可能地真诚和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感情,包括具体地说明自己生气的行为及其确切的后果,以及后来教师有什么感受.如老师可以说:“上课时你们讲话(令人讨厌的行为),打乱了我的讲课(后果),我感到很痛心(情感)”。教师表达的这种信息在师生之间造成了一种亲切感,没有强制的味道。使课堂成为和谐的大家庭。

3、引导点拨,学会方法 (1)专心致志地倾听。教师告诉学生倾听时应该全神贯注,不东张西望,不能一边说话一边听人讲话,一边玩东西或想别的事情,写作业等.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礼貌。具体可以这样指导:在听同学的发言时,猜猜要发言的同学会说些什么?找找他们有没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而后仔细想想同学的发言讲的重点是什么?他要说明的观点是什么?最后再想想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在倾听同学发言时,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洞察他们这种想法的由来.

2)轻松自如地倾听。有的学生倾听时往往神情紧张,只关注教师,结果同学的发言一点没听进去。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要使自己正确发言,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已先认真听取别人的讲话,而后再进行思考,这样就不会重复别人的观点,更不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3 谦虚、细心地倾听。无论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完整,听仔细。要认真倾听发言者的每一句话,听清他们说话的语调,注意他们的体态语言。在同学发言有错或语无伦次时,一定要耐心倾听,不随意插话和打断对方的,即使不同意对方意见或认为再说下去没有任何价值,也要礼貌地等待对方把话说完。在平常教学中,针对学生急于发言的心态,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如果一个人在陈述意见或提问时,你自己也想发言,对同一个问题,你必须等别人发表完见解后,可以直接站起来说;对不同的问题必须先举手再回答。这样的方法必然要求学生在认真倾听以后才能做出决定.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如果自已在发言时同学们不听会怎么样?真正懂得倾听是一种礼貌,是尊重和理解。

二、养成倾听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善听".

人的成长其实就是一些习惯的累积.要发展学生的倾听能力,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呢?

1 恰当评价,鼓励倾听

正确适当地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恰当的进行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你看他多会听课呀,就连同学这么小的错误都听出来了;”针对优等生我会说:“有实力,真羡慕你敏捷的思维能力;"“这位同学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并能指出不足,我们应向他学习;"“这位同学善于动脑,回答的问题有创意,谁能像他一样;"“这位小朋友的发言真是精彩极了,比老师的想法还要多,还要好呢?”谭诚进步多大呀,这么难的题他都学会了,他是我班现在的一名学生,由于我的恰当评价,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上课不爱听课、不会倾听、不举手,有一次我偶尔发现他举手了,我急忙叫他回答,并夸奖说:“瞧,谭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7ebf6e256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