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旅行的意义的散文随笔

2022-06-14 04:25: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描写旅行的意义的散文随笔》,欢迎阅读!
散文随笔,描写,意义,旅行

描写旅行的意义的散文随笔



旅行之于我,有着特别的意义。旅行给我的感觉,宛如舌尖上别样的味道。

我第一次旅行,发生在大二,我们班的学委,某一天鬼使神差地跑到我面前,问我想不想去大连,那时我也鬼使神差地随口答应了,也许是憋得太久,也许是真想出去看一看。那次旅行算是比较尴尬的,我被学委的闺蜜误会成了学委的男朋友,整个旅行那个女生都贼兮兮地对着我傻笑,但大体来说,可圈可点,使我从此迷上了旅行,一发而不可收拾。 记得那次行程只有匆匆两天,第一天去了欢乐谷,第二天去了大连极地海洋馆。当我第一次见到蔚蓝的大海时,我整个人都酥了,海风肆意地吹着我的头发,使我全身的毛孔都得到了彻底放松,那一片蔚蓝,抹去了我心头沉积的一层灰,仿佛整颗心被重新激活,又有了如孩童般鲜活的跳动。当我第一次见到可爱而憨厚的白鲸时,我的心顿时解封,顷刻间变得柔软而安详,看着它圆滚滚的身子,分开湛蓝的海水,我的心也随着水波一起荡漾。同时我们敬爱的学委也抛去了原本沉默的个性,撒开欢地玩耍着,摆出各种新奇古怪pose,仿佛和美丽的景色有些格格不入,但却显得那么自然。

那次旅行让我感慨良多,我似乎找到了隐藏在沉默寡言中的自我,我发现原来我也可以如此快乐,当你抛开所有烦心事尽情地玩耍时,你整个人会有一种重生的错觉,会发现生活原来可以如此快乐,生命原来可以如此灿烂而美好。当你沉醉在美景中时,你的大脑得到了彻底地放松,山风可以从左耳进右耳出,花香可以从鼻孔进从嘴巴出,你的整个身体仿佛融化在这片一望无垠的美景中,那一刻,你才觉得你真正地活着,脚踏着大地,心游于苍穹。

第二次旅行,相对于第一次就充分多了,我事先设计好了路线,找到了特色的美食,寻到了最佳的景色,再约上最好的哥们,一起前往,因为和知己在一起,所以没有任何的约束,也没用任何的不快,我的那些稀奇古怪的点子,我的朋友都欣然接受,使我们玩得特别畅快,特别尽兴,我想这才是最完美的旅行。

我认为最完美的旅行,第一是和自己的知己或者爱人前往,第二是自己独自上路。自己独自上路,你可以完全遵照自己的意愿,天南海北地四处游玩,只是相对于第一种稍显落寞,但人这一生,能遇到投缘的知己谈何容易,但又不能亏待自己,时间不等人,日子不等人,如果那个知己永远不出现,是否要永远呆在原处呢?对于我来说,我不愿意,所以我会选择后者。

旅行不是盲目跟风,旅行不是炫耀财富,旅行是一种生活,是一次挖掘自身的过程。人也许并不能完全认识自己,在一次次旅行的过程中,我们有机会好好思考,在面对壮丽的美景时,我们的心胸会变得无比开阔,当我们了解到自身的渺小时,当我们知道生命的短暂时,那个尘封已久的真实,就会渐渐浮出水面。人的心需要刺激,人的心需要激活,当你重复着每天单调的日子时,你的心会变得迟钝,你会很难发现美,很难发现好,当你


苦闷时,犒赏自己一场旅行吧,让沉睡的心灵,重新起飞,在一次次激活心灵的过程中,你就会渐渐领悟,生命那斑斓的颜色。

前几天从读者杂志上看到一句话:“在中国,只有两个景点,一个人山,一个人海。” 看到这句话瞬间鬼使神差的在思考中闪现出这样一个概念——非契合旅游。我将它定义为,没有某些或至少某一点的精神探索对灵魂与躯体沐浴的共鸣,只为单纯满足诸如虚荣、功利等潜在的负面需要,类似的距离移动。

其本身和人数无关,关键在曲高非和寡,高山伴流水。对精神层面高于物质的人,无疑这种行为是可耻的,他们的孤独恰恰就是无人理解这种可耻。 盲目的把身体的移动认定为心灵的扩充,是肤浅的,不可取的。

不假思索或稍加思索便把生活中很多你认为珍贵的东西,轻易混谈为失去就是失去,得到却不是得到。

多数人把身和心的旅行混淆不清。网络流行的那句话,“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这句话原文出自电影《罗马假日》“You can either travel or read, but either your body or soul must beon the way”,反映对于人性中精神需要的探索和方式诸类的。相信大多数旅游的现代人要把这句话奉为经典。

没有思考的身体平移,是行尸走肉;缺少实体的灵魂漂泊,是孤魂野鬼。

忽略经典特定的背景,断章取义奉为生活的指引,久之会偏离正当的乐趣,掩盖对其本身存在的正确思索。

相比集体出游时漫无目的结伴畅侃,我更享受浅山碧水中孤独的美感。漫无目的的旅途,只会强化心灵周遭的孤单。无法领会景与人的共鸣,反而更多的是对行为的嘲弄,即是无心,在我看来也是一种愤不可受的讥讽。

人生一世,单论旅游讲,约有三个思索层面,第一个是对物质生活如喜怒哀乐愁等情绪酸甜苦辣咸诸味道温凉恭谦让之品行的佐料,调和之后要在短期内回归现实需要。第二个是由物质世界引发的对其积极或负面的回应,大多数情况被伤惜败挫辱之类负面情绪更能引发,具有偶然性,回归现实的时期略长于第一种情况。

第三个对人性和世界存在具有高度敏锐的嗅觉和思考力,不受时间和空间所限,全由自我控制,“草木皆兵”的对外界一切物质信手拈做工具,层次由浅及深。仅于此层面,大约能看出知己和朋友的区别,当然这里单纯就事论事,诸君莫误。

每次出游回来,就会分外分明的感觉自己游离在后两种情况之间挣扎,便滋生很多愤怒和悲凉,周边不明白之人无意“添油加醋”,一下便燃起心中孤独之火,变得喜怒无常,事后怪不得任何人,因为这充其量是一种误会罢了。


待不再隐忍,寄情山水时,便受教旅游了。

世界永久的不变就是不停的改变,时间将一些人分开也让一些人遇见,一些人分开后就没有再遇见,也有些人遇见了就再没分开。所谓缘分只不过是人们不想遇见抑或是不想分开的托词。

从一个城市来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个自己待腻歪了的地方去一个别人的待腻歪的地方。白天,一样的车水马龙。夜晚,一样的灯火辉煌。然却邂逅了另一片心情。有时候是心累了,有时候是人累了,有时候是身心具惫,我们需要一次放风,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 当踏上一趟列车或者飞机,当被上背包或拎起手袋,当穿过铁路两旁的芳草凄凄到城市的高楼林立,当从北方的巍巍宫殿到南方的亭台楼阁,我们一路放空,一路遐想,一路归真。有时踏上旅途就想这样一直走,一直在路上。不是逃避现实,只是温习真我。 社会纷繁复杂,保持单纯比变得复杂更难,长大后的漫街霓虹亮不过孩童时的一粒萤火,酒店里的山珍海味甜不过地头的半截红薯。橱窗里摆满的玩具,独独不见那一个树杈做成的弹弓。时间还在是我们走了,是当初那个容易满足,无忧无虑的我们走了。 借一场旅行,去吃农家菜,去游山,去玩水,去家乡追忆那条踩满我们脚印的小路,去昔日映满我们笑脸的烂漫校园,只是满心欢喜而去往往失落而归,于是我们追悔:当时只道是寻常。于是我们感怀:物是人非。

小时候我们总把黑暗踩在脚下,现在我们总被黑暗吞噬,旅行不只是肉体从一个城市挪移到另一个城市,不是旅途中拍下那一张张风景,不是餐桌上的一道道特色风味小吃。若仅限于此,那这只是一场附庸风雅,一场空荡荡的宣扬。真正的旅行是去遇见自己,带灵魂回家,且行且思考,不必匆匆赶路,不必急急炫耀,不必做作附和,同自然交流,与历史共话,与最初的自己同行。

旅行,是一场遇见,遇见另一个自己,。旅行,是一种皈依,皈依自然。旅行,是一次缅怀,缅怀历史。旅行是心在走,是灵魂在走,与脚下行程无关。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91cedcc14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a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