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认知 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精彩

2022-05-04 18:23: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具身认知 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精彩》,欢迎阅读!
让道,法治,认知,课堂,精彩

具身认知 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精彩

摘要: 理学培训中,有幸听到了苏州大学刘电芝教授的讲座《心理学最新研究对学与教的启示》,让我接触了一个全新的名词——具身认知,回想我们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灵活运用好具身认知观会让孩子们的学习充满乐趣。传统认知:认知是在大脑内进行的,身体仅仅是接受刺激做出反应,有人称是脖子以上的学习。具身认知是第二代认知科学兴起后出现的一种认知方式,其观点的核心思想是身体在认知的实现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认知是通过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的。具身认知认为:认知是整个身体的反应,包括了大脑、身体在认知的塑造中起一种枢轴的作用和有决定性的意义。身体影响我们的认知常常是悄悄的,不知不觉在对我们产生影响。很多心理学实验研究都验证了具身认知对人的学习、生活、交往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具身认知;道德与法治;课堂

具身认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事实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不自觉地使用到具身认知的原理,创造或者唤起那些引起学生产生深刻体验的条件、情境、经验,激发孩子的情感,让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收获了积极有效的教学效果。

具身认知的种类分为实感具身、实境具身、离线具身,下面,我就自己的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具身认知谈一下做法。

一、实感具身:是由个体亲身操作、实践产生的具身感受,即吃梅止渴 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健康过冬天》一课的运动不怕冷环节中,为了让孩子们感受运动是不怕冷的法宝,我现场带领孩子们跳了一分钟快乐的兔子舞后,让孩子们谈感受,孩子们兴奋极了运动后身上热乎乎的!”“老师,运动后我很快乐!”“老师,运动后不怕冷了!

接下来的冬天的保健这一环节,为了使孩子们认识到冬季护肤的重要性,我带来了儿童专用护手霜,每小组分发一支,孩子们根据提示在一只手背上亲自涂抹护手霜,然后伸出两只小手进行对比,他们发现:抹了护手霜的手很光滑、很柔软!”“另一只手干巴巴的,还有点涩。

孩子们亲身体验后的感觉胜过我们千言万语的说教。这节课后,我发现,爱

运动的孩子多了,生病的孩子少了;皮肤光滑的孩子多了,皮肤粗糙的孩子少了。



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做点家务活》一课中,为了让孩子们把衣服叠的整齐一些,我先出示范图和儿歌,孩子们自己看着图片念着儿歌,很轻松就掌握了叠衣服的技巧了。



二、实境具身:指情境的再现或者亲临现场的观察,产生感同身受产生的具身效应,即望梅止渴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花儿草儿真美丽》这一课,我把课堂挪到了户外,带着孩子们参观校园,观察每一种花儿草儿的形状、颜色,孩子们在真实的场景中认真观察、积极交流、感受着大自然的美丽,自然就萌发了爱护花草的情感。

《我爱家人》这一课,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全家福照片,先在小组内介绍自己幸福的家,介绍了不起家人的事迹,之后又站在大屏幕前向全班同学分享,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自豪的神情。

三、离线具身:完全不依赖身体的具体感受与具体情境,借助经验或心理想象或者他人的语言描述产生——达到想梅止渴的效果。

离线具身的运用需要教师通过语言的描绘,唤起学生的经验( 包括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总之,具身认知的运用多体现在教师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从教师角度而言,是一种教学方式的转变,没有情境可以再造,从学生角度而言,是将身体置身于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具身效应。我们创设的情境越鲜活,越可增强具身体验,图片越接近现实、教师语言描绘越生动,具身效果就会越强。

具身认知的运用是——身体——环境相统一的认知系统,使我们创设了宽松的课堂氛围,孩子们放飞了身心,放飞了大脑,学习效果更好了。 参考文献

[1]王晓倩.具身认知视角下教师职后培训的困境与超越[J].当代继续教育,2019,37(04):35-41. [2]张秀琴.立足具身认知”,积淀活动经验[J].江西教育,2019(18):76.

[3]瞿春红.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品格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2):60-6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934c06a82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b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